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中关村人才 > 正文

中关村:高端人才缘何竞相入党(深度关注)

日期:2013-01-08  来源:人民日报
[字体: ]
中关村:高端人才缘何竞相入党(深度关注)

  几天前,地处北京中关村的佳讯飞鸿(300213,股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商务专员周莉正式成为一名中共党员。支部大会表决通过时,她一阵“小激动”,一如4年前刚从外企来到这家民营企业工作,入职第一个月就郑重地递交入党申请书一样。

  中关村,这3个字在人们心里,早已超越了地域范畴,它已经成为科学和智慧、创新和超越的代名词。这里,尖端技术很多,高端人才更多。正是在这里,像周莉这样积极申请加入党组织的,近年来呈持续上升态势。数据显示,仅在作为中关村核心区的海淀园,2002年度海淀园工委培养入党积极分子65人、发展党员28人,2012年度的数据则更新为871人和212人,分别是10年前的13.4倍和7.6倍。值得关注的是,这些人中85%是技术和管理骨干。

  非公企业,入党既不直接提升技术水平、管理能力,也无关职位晋升、薪酬上涨,是什么力量吸引如此多的高端人才竞相靠拢党组织?近日,记者带着一连串的疑问走进中关村。

  问一:

  申请入党是否为了利益?

  “入党是大家纯粹的想法,不为官,不求财”

  戴桂林是北京碧水源(300070,股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专职党务人员,一见面,他就向记者讲述自己幸福的“苦恼”,“常接到询问能不能入党的电话,现在光在我那儿搁着的入党申请书就有30多份,可今年只能发展2名党员,急死我了。”

  “高端人才为什么积极申请入党?”公司党委委员郑光锋的回答坦率真诚,“在我们这,申请入党就是追求优秀,而越是高端人才越追求优秀,高端人才申请入党不正是人之常情嘛!”

  2012年7月21日后,碧水源公司申请入党人员较以往有一个明显的“波峰”。戴桂林解释,这是因为在“7·21”北京特大暴雨中,公司党员再一次让员工心生敬意。当晚,公司位于丰台区的河西再生水厂项目部组织农民工参与抢险救灾,自发救出被困群众204人。项目经理、预备党员邓红山谈起当晚的经历,略显腼腆,“救援一直从晚上9点持续到第二天凌晨4点,水有6米多深,很急,车都被冲起来了,我们很可能被水冲走、被杂物撞伤,有的救援人员脚上都被扎出大血口子,但救援有条不紊。”说到这,戴桂林接过话来,“是我们项目部先动员起来,将务工人员集中划成4组,进行分工,这是救援高效迅速的基础。”“党员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项目总监是党员,生产经理是党员,安全员是党员,技术员是党员……想想当时若没有他们组织动员,救援人员多,效果并不见得好,反而可能自陷险境。”说到这儿,戴桂林有些激动。

  佳讯飞鸿公司张海燕在成为军品事业部经理4年后,做出一个重要决定,递交入党申请书。“我在工作中接触到很多党员,他们认真、严谨、奉献,国家遇到重大事件,是党员冲在前面;公司遇到什么困难,也是党员冲在前面,他们传递的都是正能量。”她说,“作为公司的管理层,我希望把这种能量带进团队,感染他人。”

  “这几年高端人才入党呈上升趋势,主要在于公司员工看到党员对企业的贡献大,在企业的影响大。很多企业年底评优秀员工,3/4都是党员。试想,如果党员吊儿郎当,党员还不如群众,那么高端人才肯定不会有入党愿望。”海淀园工委书记刘永水坦言。

  北京天下图数据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党支部书记关鸿亮也有同感,“每次党员转正时我都很感动,在企业入党不能给人封官升职涨薪水,入党只是他们很纯粹的想法,没有功利掺杂其间,而恰恰是这种纯粹格外有感染力。”

  问二:

  搞组织活动妨碍企业发展吗?

  “抓不抓党建大不一样,抓好了是强劲助力”

  追求经济效益是非公企业的首要目标,成立党组织、发展党员进而开展组织活动,会不会占用生产经营的时间,耗费公司的钱财?党组织搞活动会阻碍了企业发展吗?

  记者注意到,在北京北斗星通(002151,股吧)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入口的显眼处,摆放着“北京市社会领域创新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等一大批荣誉证书。这里不是政府机关,也不是国企,而只是一家民营企业。在这里,这些荣誉似乎不像技术专利那样“真金白银”,但同样被企业看重,甚至能给公司带来看不见的丰厚利润。李学兵作为公司党委常务副书记,是被专门引进的高端党务人才,因为成绩突出,被提拔为总裁办公会成员,参与重大决策。他说这几年做党建工作,企业不仅获得了很多荣誉,而且无形中增加了公司的可信度和美誉度。公司看重的,是通过党建品牌提升公司的对外形象和获取社会信任。“抓不抓党建大不一样,抓好了对企业发展有加速作用,抓得越好助力越强。”李学兵认为。

  佳讯飞鸿公司董事长林菁,是海淀园工委的党建之友,这一荣誉已连续了10年。他向记者讲述了对党组织的认识从空白到清晰的过程,“公司1995年成立时,我满脑子考虑的都是怎么"活"下来,当时根本想不到要发展党组织。直到2002年,公司有了一定的基础,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就开始把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结合起来,并成立了党组织。”林菁认为,党组织和党员对处于稳定期、壮大期的企业有很大的裨益,“不是因为这是谁的要求,而是由于党建对企业发展的帮助。公司员工有精神需求,特别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智商高,在"北上广"压力这么大的情况下,是需要精神慰藉的,否则一旦遭遇困境就容易"崩溃",我们公司就有过这样的例子。”林菁还向记者讲述了一名员工因为失恋而郁郁寡欢,晚上跑回大学支帐篷,后来公司去学校“领人”的往事,“这件事发生后,我就深深地意识到要用党组织这个载体对职工进行关怀,我们也把企业文化定位为"快乐工作、健康生活",党组织已经和企业的经营管理融合为一体,它完全是一种内生力量,作用有时比科层组织更大。”

  “中关村核心区的党建工作已经从最初的不被理解、难获支持,到现在变成很多企业的内在需要,这就是党建工作生命力的基础。”刘永水感言。

  问三:

  用传统方式管理行不行?

  “不创新无"路"可走,不服务"路"走不好”

  在采访中,记者深深感到,高端人才群体竞相入党局面的形成,与中关村科技园区一贯重视党建工作是密不可分的,从健全基层党组织入手,不断扩大党的组织覆盖面和工作覆盖面,实现了党的工作全覆盖和规模以上企业党组织全覆盖。

  刘永水,在海淀园工委工作了24年,是工委成立之初的“元老”。他说,“园区工委成立以来,机构在变,职能在变,但对党建工作的重视却始终未变。”

  随着新经济(310358,基金吧)组织的快速发展,党建工作遇到不少新情况,和以往不同,非公企业党组织不是与生俱来的,其活动时间和经费还需要额外保障;另外,党组织的功能定位也不同于政府机关及国有企业,因为非公企业能否做大做强,并不由党组织决定,而是取决于非公企业本身的经营管理。

  “高新技术园区党建,如果方式方法不创新,党的工作就没有出路。”刘永水说,“传统党建还要改革创新呢,何况高新技术园区的企业党建?我们必须适应企业需求,靠创新打开局面,比如在考评党组织上,原来就是我们考核,近几年,方式变了,我们的权重只占30%,剩余的则是由企业党员、职工群众、企业管理层、党组织自身和工委各职能部门来评定。党组织是否优秀,更应该看企业的评价,特别是企业领导的评价。”

  “不创新无"路"可走,不服务"路"走不好”,刘永水坚定地认为,“高新园区党建,创新和服务是"车之两轮",缺一不可。”他说,我们与非公企业不存在上下级隶属关系,人、财、物我们都不管,我们是抱着一颗感恩的心和企业沟通,以我们真诚的态度和热诚的服务让企业认同我们的主张。“我们要让企业负责人和党员把我们工委当成"娘家",放松;不要当成"婆家",拘束!”刘永水形象地概括工委的职能定位。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中关村社区 版权所有 / 京ICP证05038935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招商 | 联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