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中关村人才 > 正文

北京中关村深化人才特区建设的探索及启示

日期:2013-01-30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字体: ]

2011年3月,中组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5个中央单位与北京市联合印发《关于中关村(000931)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人才特区的若干意见》,在中关村示范区范围内实行特殊政策、特殊机制,打造国家级人才特区。2011年,中关村人才特区建设实现了高起点开局,有力地推动了中关村的发展。

  中关村人才特区建设不仅是中关村示范区建设中的大事,同时也是国家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的重要举措。2012年,中关村在人才体制机制建设上积极开展“先行先试”,从人才的成长链条入手完善人才政策扶持体系,探索服务企业新模式,营造有利于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推动人才特区建设打开新局面、取得新成效。

  尊重人才的成长规律,从人才的成长链条入手完善人才政策扶持体系

  依托高校,开展在校大学生创业培训活动、加大对海归人才的创业支持力度、针对海内外优秀创业人才推出雏鹰人才工程是中关村完善人才政策扶持体系的三个环节。

  中关村将创业的主体划分为在校大学生、初创企业人才、海归人才、雏鹰人才、高端领军人才等系列,实施了一系列重大人才专项工程,制定、修订相关制度文件,努力构建覆盖人才成长链条的完整的人才政策扶持体系。

  ——开展在校大学生创业培训活动

  为做好中关村人才特区高层次人才后备梯队建设,中关村管委会联合北京市教委、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依托高校,开展了在校大学生创业培训活动。

  一是组织李彦宏、张朝阳、俞敏洪、柳传志等企业家到十所高校开展校园巡讲活动,激发大学生创业热情。

  二是针对有创业意向及参加过创业大赛的大学生,开展创业知识集训和创业导师“一对一”对接辅导活动。

  三是提供“招聘-培训”人才培养的一条龙服务,组织创业企业走进北京科技大学等高校开展人才招聘活动,并对新招聘人才开展入职培训。

  ——加大对海归人才的创业支持

  2012年10月,中关村管委会印发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海归人才创业支持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加大了对海归人才的创业支持力度:

  第一,对于2011年1月1日以后成立的海归人才企业,经中关村管委会认定的天使投资机构、创业投资机构、风险投资机构或留创园等其中的两家共同推荐,给予创业启动资金支持。

  第二,支持创办时间在五年以内(可适当放宽)的海归人才企业向合作担保机构申请贷款及担保,并对其费率进行补贴。

  第三,支持重点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各类海归人才创业服务机构在海外设立创业服务机构。

  ——推出雏鹰人才工程

  雏鹰人才工程是中关村人才特区针对海内外优秀创业人才推出的创业扶持工程。2012年10月,中关村管委会制定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海内外优秀人才创业扶持工程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支持雏鹰人才到中关村创办企业。雏鹰人才工程的主要内容是:

  一是以人才为切入点,探索运用市场机制选人才。中关村对雏鹰人才的认定采取市场化方式,由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等投资管理机构推荐雏鹰人才,前提条件是投资机构承诺或已投资雏鹰人才创办企业的占股比例不低于10%或者投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

  二是区别于以往只针对已落户中关村的人才进行评选的模式,雏鹰人才采取先认定(可函评)后支持的新模式。

  三是整合资源,中关村管委会与北京相关区县政府、高校、大型企业或中介组织等机构共同建设雏鹰人才创业基地。

  四是减免费用,减轻雏鹰人才创办企业初期的资金压力。经认定的雏鹰人才可一次性获得30万元的创业启动资金。雏鹰人才创办的企业优先入驻雏鹰人才创业基地,享受不超过100平方米的办公用房,3年内免收房租。

  ——完善产业与人才的对接机制

  围绕重点产业发展需求,中关村实施了“产业集群人才聚集计划”,绘制重点产业领域人才全球分布图,形成人才定向寻访机制。2012年,中关村管委会在澳大利亚悉尼和比利时布鲁塞尔设立了人才联络处,首批聘任10名在澳华人高端人才担任北京市政府“海外人才工作顾问”,探索了寻访和延揽海外人才的新途径。作为中关村延伸到国外的“触角”,中关村瀚海硅谷科技园于2012年6月在美国硅谷成功开园,今后将引导和帮助海外高端人才尤其是海外留学人才归国创业,为中关村人才特区提供人才储备和智力支持。

  探索服务企业新模式,全面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实施“孵化+创投”模式,积极拓展与丰富服务工作内容,助推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和初创企业的发展壮大。

  ——拓展创业孵化服务内容

  中关村有100余家创业孵化服务机构。在中关村管委会的统筹安排下,创业孵化服务机构实行“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机制,实施“孵化+创投”模式,积极拓展与丰富服务工作内容,创新服务手段,通过建立投融资服务平台、中介服务平台、产学研合作平台、产业化基地、产业联盟和组织企业家沙龙、创业导师培训、项目推介会等,为入园企业提供优质服务,促进创业者向企业家转变,助推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和初创企业的发展壮大。

  ——引导和支持新型创业服务组织发展

  中关村近年来涌现出以创新工场、车库咖啡、常青藤创业园、亚杰商会、创业家、创业邦、联想之星等为代表的新型创业服务组织,服务范围涉及项目发现、团队构建、企业孵化、后续支撑等环节。

  为进一步健全创业服务工作体系,中关村管委会将不符合国家孵化器认定条件的创新工场、亚杰商会、创业家、创业邦等新型创业服务组织认定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型孵化器并纳入中关村创业服务支持体系。创新工场、车库咖啡等新型创业服务组织采用早期投资+全方位孵化服务、创业者开放服务平台、创业培训辅导等孵化模式,推动各种创新要素快速融合,孵化和培育早期项目和“专特精新”小微企业。

  ——建设高端人才创业基地

  2012年5月,中关村管委会、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和北京科技大学共建的“中关村高端人才创业基地”正式揭牌。截至2012年年底,已有70多家研发机构或创业企业进驻高端人才创业基地。中关村正在筹划新建2—3个高端人才创业基地,实现高端人才和高端项目的有效聚集。

  构建多层次人才培训体系,提高人才培养效益

  做好海归人才培训和企业家党校班培训工作、拓展培训渠道、搭建并运营中关村创新创业人才网络培训公共服务平台,提高人才培养效益。

  一是继续做好海归人才培训和企业家党校班培训工作。中关村创新创业(海归)人才高级培训班(简称“中创班”)已举办四期,累计培训145人。中关村企业家党校培训班已举办五期,186名中关村重点企业的企业家接受了培训。

  二是积极拓展培训渠道。中关村管委会委托北京教育人才培训中心举办了“中关村留学人员创业企业新入职员工培训班”;委托中关村IT专业人士协会面向园区企业开展了10期培训活动。

  三是搭建并运营中关村创新创业人才网络培训公共服务平台。平台于2012年2月正式与中关村管委会官网链接。截至2012年年底,该平台共梳理并发布政策解读、人力资源管理等课件30门(74学时),完成了108家“企业网络学院”的安装,为中关村企业提供了便捷、高效的培训服务。

  中关村深化人才特区建设的启示

  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完善人才政策扶持体系和培训体系、向市场要人才等三项措施势在必行。

  ——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是新形势下的客观要求

  人才是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我国亟需实现由人口红利向人力资源红利的转换和升级。中关村要建设好人才特区,进一步发挥高端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对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必须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研究、设计、制定、落实一些有重大突破性的政策。在新的形势下,中关村在人才体制机制建设上积极开展“先行先试”,完善产业与人才的对接机制,充分发挥了聚集人才、创造经验、辐射带动三大功能,取得了新的突破。

  ——要不断完善人才政策扶持体系和培训体系

  中关村努力把握人才规律,按人才规律办事,开展了在校大学生创业培训活动,实施了雏鹰人才工程、产业集群人才聚集计划等一系列重大人才专项工程,构建覆盖人才成长链条的完整的人才政策扶持体系,分门别类地为在校大学生、初创企业人才、海归人才、雏鹰人才、高端领军人才提供支持,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与此同时,中关村积极构建多层次人才培训体系,提高人才培养效益。中关村完善人才政策扶持体系和培训体系的做法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要探索运用市场机制选人才

  目前,我国各地引进创新创业人才主要是通过定向引进、以才引才、公开招聘、海外联络处或外事部门推荐、组团到海外招聘等方式,政府部门或开发区、高新区发挥着主导作用。为进一步拓宽引才渠道,提高引才效率,中关村探索运用市场机制选人才,由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等投资管理机构推荐雏鹰人才,中关村管委会选聘并委托专业投资管理机构为雏鹰人才创业提供服务支撑。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人才的基础性作用,用市场机制选人才,是我国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从这方面来说,中关村的探索具有引导作用。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中关村社区 版权所有 / 京ICP证05038935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招商 | 联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