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众多独立品牌设计师的国内首个原创设计街区疯果创意街,日前在中关村购物广场开业。
站在“吐舌头的爱因斯坦”旁扮个鬼脸、冲着“撇小胡子的蒙娜丽莎”来个微笑,位于中关村广场购物中心的疯果街,昨天人潮涌动。在这里,50名独立品牌设计师,把创意变成商品。在这里,50家各具特色创意小店,让设计师的作品静待喜欢它的人。开业一周来,这条50米长的“创意小街”,成了中关村最特别的街区。
疯果,疯狂创意果然不同
50多米长的街区长廊里,棕色的地板上布满了不同颜色的涂鸦,很是抢眼。和涂鸦形成对比,长廊两侧的工作室却是整齐的玻璃橱窗和白色墙面。并没有怎么改变商场原本的布局,50名设计师的独立摊位,被分别设在了10来家店铺里。
随意走进其中一家,上下几级台阶、简单白色的展台,自然而又巧妙地分出了四五名设计师的地盘。复古的篱笆、别致的窗户、搞怪的抽象画、写实的文艺范儿照片,尽管只有10来平方米大小,设计师们却把各自的小店装饰得个性十足。
“你随意看,有事儿随时问我。”昨天下午,看到有顾客走进店里,郭凯龙赶忙从手头的木工活里抬起头,热情地打起招呼。1米75的个头,架着一副眼镜,普通的衬衫、牛仔裤,颇有文艺范儿的郭凯龙,是这家名为“创意ZG木刻”小店的主人。在他身后,不大的木头圆桌旁,围坐着四五个年轻人。他们不是店内的员工,是一群来做“DIY木刻”的发烧友。
看着自己手里已经半成品的木刻相册,还在上学的小吴犯起了嘀咕,“这个字的笔画太多,我怕自己的刀工拿不准!”小吴想给快要过生日的妈妈一份惊喜,想着用最近一家人旅游拍的照片做成一份木刻相册。这不,“爨底下村”的“爨”字可真难倒了她!拿起小吴手中的刻刀,郭凯龙低头细细雕刻起来。也就几十秒的工夫,棕黑的木板上,便显出了一个小巧的汉字。
在郭凯龙的店内,有木刻胸牌、指示牌、相册、闹钟、卡片等10多种品类,简简单单的黑白线条和创意内容成了他家产品的招牌。
简单的长形木板,没有任何遮盖,只有长短不一的三根时间指针,在板子上走动着。不过,在本该刻着时间的位置上,却不是1到12的数字,而是一句句风趣幽默的话。这不,其中一个闹钟,下午2点的时间上赫然刻着“再吃抽屉里的零食就剁手!”
“我想把普通的闹钟做成一种生物钟,这样大家在看时间的时候,也会有好心情。”郭凯龙指着店门外说,在这条街上,还有近50位设计师,“这里每一个人的创意都特别棒”。
店租,只要创意好每月仅九百
印着“囧人证”、“幸福的胖子证”的各式卡贴,用来过滤茶叶、有着U形缺口设计的瓷杯,河马形状的零钱包,设计成暗藏七八个口袋的巴掌大小包,既是件T恤、系上两个扣就是围巾的多用衣……就是这样一个个疯狂的创意,赚足了喜欢彰显个性的年轻人的眼球,最终成就了疯果街。
疯果街,并不是疯果推出的首个创意设计产品的实体店。疯果创始人王三石说,自2007年9月,首个疯果实体店“疯果盒子”开业以来,北京已开了10家疯果盒子店铺。设计师只用每个月花上200块钱,便可以租用到一个盒子,里面放上自己设计的原创商品,由店员负责售卖。
而在疯果街,10平方米的店面,设计师只用每月缴纳900元钱的租金。这在地处黄金商圈的中关村,算得上是很低的价格。
面对提供给设计师的便宜租金,疯果自身又如何负载黄金商圈的高额租金?王三石坦言,现在的疯果街区处在微亏状态,“中关村广场购物中心找到我们提出了合作,并提供了低于市场价的承租价格,这也让我们稍微松了一口气。”
不过,在王三石看来,依靠疯果街实现盈利并不是他的目标。在“疯果盒子”阶段,疯果往往只能扮演零售商的角色,将设计师们寄存在盒子里的商品卖出。“通过设计师聚集的街区,我们能够为设计师们提供更多的服务,包括部分商品生产加工、工艺的培训等。”
让越来越多的原创设计师,聚集在类似社区的环境中。走出零售店加工作室的模式,而不只是简单的创意产品出售,“我希望未来的每一个城市中,疯果街能成为年轻设计师放飞梦想的地儿,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文化地标’。”王三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