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中关村生活 > 正文

[十年,这里]和中关村一起踏入教育改革深水区

日期:2014-12-31  来源:中国广播网(北京)
[字体: ]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去年12月31号,中国之声推出了特别报道《十年,这里》,用话筒对焦10个中国地点,用十年时间记录这些地 方每年的变化,记录这些地方的人们每年的喜怒哀乐,从细节处展开微观中国的生动图景。

父母如何养老,孩子怎么上学,房价是涨是跌,看病会容易一些吗,空气会好一点吗,同一座城市的你我能够平等的生活吗?这十年,可能是剧烈转型的十 年,可能是前所未见的十年,可能是深化改革最要劲儿的十年,也可能是我们圆梦的十年。《十年,这里》在每年的12月31号播出。从今天开始到明年1月9 号,中国之声和你相约,每天一期,一起倾听这十个中国样本。

以全长九公里的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做直径,在这个区域画一个圈,这里,云集着中关村一小、人大附中以及清华、北大等,从义务教育到高等教育阶段全国最优质的教育资源。

去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北京市教委明确表示坚决斩断“占坑班”、“奥数”与招生挂钩的利益链。今年,则被称为北京 “教育综合改革元年”——首次启用网上透明入学通道、取消共建生、教育新地图等等“政策组合拳”,直击多年来困扰家长的“择校热”问题。进入深水区的教育 改革在北京中关村的这些学校中间,正在引发怎样的变革?

一年前,为了能让孩子如愿“划片”进入中关村重点小学的豆豆爸爸,在孩子上学的事下了不少功夫:亲自教孩子说英语、报了围棋、钢琴、画画、数学和游泳的兴趣班。这些“武装孩子”的办法,在豆豆爸爸看来,全是为了能稳妥的让孩子“免试在户籍所在地就近入学”。

豆豆爸爸:中国式家长就这样考虑,能给孩子最好的,绝不给他其次的。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关村就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为了孩子教育而奔命的“中国式家长”不在少数。家长对于孩子教育的高度关注与期盼,与教育资源的不均衡,让“择校热”高温不退。在今年4月,北京市教委公布2014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的意见。对于今年改革的核心,北京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曾这样总结:

李奕:缓解择校矛盾,解决义务教育入学的问题,根本的措施还在于优质资源的进一步均衡,满足老百姓在身边上学的需求。

豆豆爸爸说,孩子入学正好赶上一系列“组合拳”政策。“取消共建生,堵住条子生”,以及首次启用教育部门可以监控的中小学入学服务系统等等举措应声落地。豆豆顺利的如愿进入了片区内的重点小学——中关村一小。

豆豆爸爸:到这一年最大的教育方面的突破就是“就近入学”这四个字。所以我们就沾了这样一个便宜。

豆豆入了学,爸爸又有了新的担心。孩子上学能适应吗?学校是素质教育吗?老师的教育理念和自个的能一致吗?北京市去年配合教育部相关要求出台了“减 负八条”,这个也被称为“史上最严”减负令。到了今年4月和10月,北京市两次下发中小学“减负令”。豆豆爸爸说,孩子正好赶上了学校的教育改革。

豆豆爸爸:学校找了四五十位老师,花了一年的时间编写了一套教材,是把数学语文什么的都合在了一本书里头。而且所有的教材内容不离开教学大纲,但是他的文章全部都换了,换的很轻松的文章,所以孩子上学就拿着一本书就行了。到目前为止我觉得作业什么的基本没有。

豆豆爸爸发现,关于教育改革的探索之路上,这个中关村名小学走的比他想象的还要远。不仅孩子的教材是“个性定制”的,孩子的课程安排和老师设置,也与以往的“按部就班”完全不同。

豆豆爸爸:今年我孩子所在的学校试行两个老师负责一个班,就不再是语文老师教一门课,数学老师教一门课,然后体育老师教一门课,不同的老师走马灯式的换。而是这两个老师深度的融合到这个班里头,跟孩子们平时就在一起。

从2012年9月开始,北京市海淀区就在小学试点“课程整合和自主排课实验”。中关村一小就是首批试点之一,该校葵园课程研究院院长赵红波说,素质教育的关键,就是课程改革。

赵红波:班里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他的特点,那可能我们的课程给孩子找到了一个释放他个人个性的突破口。所以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学校当中有一个选择,释放他的空间。

在中关村大街上,这所小学正在进行的教育改革,绝不是孤军奋战。在相距不到2公里的清华附小,对于课程设置,这里提出“1+X课程”整合。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

窦桂梅:1是基础,X是变量,是超越国家课程的内容。我们家的基础课时是35分钟,还有小课时的一刻钟,到大课时的90分钟不等,现在我有结构比例,是搭配组合在一起的。

在北京,今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是官方推进的大方向。在中关村,这块教育高地上的实践者们,关于素质教育的探索任重道远。中关村一小葵园课程研究院院长赵红波,这样起说在工作中困惑。

 

 

赵红波:我们的初衷是很好,但是在推进方面,比如说我们做可选择课程,孩子们很喜欢。但是会涉及到一些国家必修课时的矛盾。这个中间我们也需要更顶层的支持,帮助我们解读,能够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引领下,把个性的东西做的更好一点。

随着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或许想要解答“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钱学森之问”,在每一次微小的教育探索和改革中,都有可能距离答案 更近一步。这些聚集于中关村大街周围的拥有优质资源并被寄予厚望的小学,中学和大学,也正在深化教育改革的道路上前行。明年,记者将持续观察这里,来年的 变化将在明年的今天为您呈现。

到今年,我们对北京中关村大街的观察已经持续了两年,这些改变意味着什么?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推荐阅读
精彩推荐
商城打折热卖

中关村社区 版权所有 / 京ICP证05038935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招商 | 联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