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中关村投资 > 正文

中关村模式辐射进行时

日期:2012-11-09  来源:《中关村》
[字体: ]

 —— 青海海东科技园诞生记

  The Diary of Building Qinghai Haidong Technology Park

  作为中关村(5.55,-0.18,-3.14%)科技园区在北京之外建立的第一个辐射基地,海东科技园将对入驻企业在税收、土地、人才引进等方面提供国家西部大开发和青海相关地方优惠政策服务。作为海东科技园的建设者和管理层,用海东得天的生态环境结合独厚的资源优势招商,推动海东科技事业的发展,已在海东上下形成了广泛的共识。

  Haidong Technology Park will be settled in the country's western development. It will also introduce Qinghai relevant local preferential policies to companies settled in terms of taxation, land, talent introduction. 

  2012年6月8日,在中国高新区的发展史上注定是具有里程碑意义一天。这一天,“中国硅谷”中关村科技园区在北京之外建立的第一个辐射基地——海东科技园诞生。

  从模仿到传授,以中关村为领头羊的中国高新区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其模式已趋于成熟。“中国硅谷”中关村科技园区近年来也以不同形式孵化出各种独具特色的高新区,而海东科技园的诞生,一开始便被冠以“西部硅谷”的美誉。

  在中国的版图上,海东处在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国家“十二五”规划把加快发展兰-西经济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纳入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后,青海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超前谋划,奏响建设东部城市群的号角。海东凭借区位优势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占尽先机。

  傍大牌:牵手中关村

  从中关村到柳湾村。继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柴达木循环经济实验区之后,作为青海产业链条的第三极,海东工业园自2011年3月成立,一年后2012年3月,海东科技园宣告成立,其定位是海东工业园区的园中园。于是海东高层构建了这样一个平台:能够对园区产业规划、布局提供相应的智力支持;能够促成高新企业来海东投资,实现互利共赢;或引导核心上市企业到海东发展。这样一个平台无疑将对海东工业化进程和产业结构调整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必将对海东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供产业支撑方面打下坚实基础。

  令人欣喜的是,机遇垂青有所准备者。几年前,就展开的青海省和北京市的合作工作,为海东工业园的建设插上腾飞的翅膀。

  早在2008年,中关村科技园区就与海东地区签订了科技人才合作协议;2009年,北京市政府和青海省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从此,中关村的创新血脉和海东紧紧相连。海东破茧化蝶,将实现由农业经济时代向工业经济时代迈进的华丽转身;2011年10月,来自北京市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及其下属的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科技大学3所科技园与海东地区领导举行会谈,就建设中关村大学科技园青海基地达成共识;2012年3月,按照顶层设计、总体规划、合理布局、加快发展的原则,中关村管委会与海东地区领导达成共识,辐射共建青海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因此,海东科技园应运而生,规划面积2180亩,位于曹家堡临空综合经济区的平安县柳湾村。这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第一个辐射基地。

  2012年6月8日,海东科技园在柳湾村隆重奠基。青海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强卫,副省长高云龙,省政协副主席李忠保,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主任郭洪、科技部火炬中心常务副主任张志宏,以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微博]、北京交通大学等高校负责人及20余家大学科技园、40家来自北京的企业界代表、40多名留学生代表,共计200多名北京嘉宾出席了奠基仪式。期间,青海省省长骆惠宁亲切接见与会代表。

  海东地委书记于丛乐在致辞中指出,以签约仪式为标志,海东在依靠科技引领,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升级上翻开了历史性的新篇章。作为全国首家在北京市以外由中关村管委会支持建设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必将为海东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依靠科技创新、转变发展方式、加快新型产业体系建设带来重大机遇与动力。

  撒火种:定位高科技

  青海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暨海东科技园,依托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优势,以开发高新技术和实现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国际化为目标,促进科研、教育与生产相结合,建设科技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基地。

  在筑巢引凤上,海东科技园紧紧围绕国家“十二五”加快发展新型产业要求,根据企业产业链、技术含量,把具有顶端技术的企业引进到科技园来,为青海以资源型为主的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革新,输送血液,使其焕发活力。

  按照青海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低碳、绿色、集聚、循环的要求,海东科技园计划在5年时间内实施“5318”工程(即:力争在五年时间内,入驻科技型企业达到300家,园区总产值达到100亿元,凝聚各类高端人才达到8000人)和“5223”工程(即:5年内,吸引海归200人,博士200人,技术和管理领军人才300人),建立青海留学人员创业园、软件园等10个配套设施比较完善的专业园,搭建企业孵化平台、金融服务平台、人才培育平台,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成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引进风险投资公司和培育上市公司。通过科学规划、精心建设,将海东科技园打造成为青海省的“科技创新中心、人才集聚基地、创业孵化基地”,成为引领全省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先导和技术创新的重要示范区。

  为了实现这一宏伟蓝图,海东领导层马不停蹄奔赴在第一线。

  3月9日,海东地委书记于丛乐带队赴北京,广泛接触中关村项目,密集的走访日程看出,北京高等院校、中关村园区管委会、规划设计研究院、知名企业一个都不能少。

  5月18日,青海百能汇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青海能高新能源有限公司、海东道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在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和海东地区工商行政管理局办理企业工商注册登记。海东科技园招商工作初见成效。

  5月22日,海东科技园与国基建设集团签订战略框架协议,海东科技创业大厦建设方案拉开建设序幕。作为科技园起点建筑,海东科技创业大厦正式启动。

  6月27日,海东地委书记于丛乐、行署专员金长华等会见了美国A-monix公司全球高级副总裁Guy Blanchard等一行,并就聚光光伏项目进行会谈。

  7月22日,中国政法大学科技园总经理带队到海东科技园洽谈西部知识产权中心建设事宜。

  10月18日,海东地委书记于丛乐率领地委、行政公署、工业园区、科技园、乐都县主要负责人,就海东规划建设和服务体系建设,再赴中关村展开一系列考察、访问、洽谈和观摩活动。

  目前,入驻海东科技园的项目包括计划投资1亿元的百能储能项目、计划总投资1.5亿元的高新能源项目、投资5000万元的道通新一代信息物联网项目,得到中关村的关注,相关支持工作业已展开。

  在海东科技园的规划蓝图上,海东科技创业大厦、百能储能项目、能高新能源光伏项目和中国移动[微博]青海数据(云计算)中心4个项目已动工。除此之外,另有一大批中关村项目的招商工作,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当中……

  中关村是我国科技智力和人才资源最为密集的区域,也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高端产业功能区,被称为“中国硅谷”。海东科技园是中关村园区在北京之外建立的第一个辐射基地。中关村管委会主任郭洪说,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管委会将积极推荐中关村园区高科技企业到海东科技园落户和发展,推动中关村园区内的26家大学科技园在海东建立分园,并在技术转移、人才培养、企业孵化等方面对海东科技园进行支持。而海东地区也将配合和优先支持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管委会推荐的高科技项目和企业,对入驻企业在税收、土地、人才引进等方面提供国家西部大开发和青海相关地方优惠政策服务。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中关村社区 版权所有 / 京ICP证05038935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招商 | 联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