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中关村投资 > 正文

中关村(000931)海淀园推出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五项工程”

日期:2012-12-04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字体: ]

  海淀区副区长孟景伟(右)在园区企业桑德集团调研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八大明确了我国下一阶段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并提出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此前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作会,明确了新时期国家高新区所肩负的新的历史使命和发展目标,对我国高新区未来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中关村海淀园作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未来将如何继续发挥先行先试作用,率先探索发展,受到各界关注。最近,北京市海淀区副区长、新闻发言人孟景伟提出,海淀园未来将重点抓好3项重点工作,实施新兴产业领航、创新创业光合、创新能量聚变、内生动力创想、国际合作链接5项工程,向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迈进。

  本报通过采访主管国家高新区发展的政府相关部门、研究高新区多年的专家以及在海淀园负责相关工作的领导,从多个维度对海淀园的发展战略进行深入剖析,以期对海淀园未来发展脉络进行梳理,为更多国家高新区提供借鉴。

  “所谓创新实际上就是人的创新。”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执行官麦特.罗博在今年9月召开的中关村论坛海淀专场上讲出了他的创新理念。

  作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海淀园未来10年的奋斗目标是率先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围绕这一目标,北京市海淀区副区长、新闻发言人孟景伟结合园区发展实际,并在多方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五项工程”,为海淀园未来发展梳理出清晰的脉络。

  “五项工程”环环相扣,贯穿始终

  在进一步落实国务院支持中关村“1 6”系列先行先试新政策的基础上,海淀园力争在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完善区域创新布局、打造人才高地、优化创新环境等5个方面有所突破,重点实施5项重点工程。孟景伟对5项工程进行了详细介绍。

  新兴产业领航工程。加快发展导航与位置服务、移动互联网与下一代互联网、云计算、集成电路设计、生物医药5大产业领域和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1项综合产业集群,打造和构建“5 1”专精特新产业集群,重点是引导企业集聚和产业上下游协同发展,鼓励产业联盟、行业协会等组织上下游企业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建设中关村移动互联网产业基地、云计算产业基地等专精特新产业园,培育一批公共研发测试服务平台,支持企业建设高水平研发中心等。

  创新创业光合工程。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综合环境,重点在营造政策环境、优化法制环境、搭建公共服务平台、聚集高端创新要素等方面深入推进,使中关村核心区成为创新创业的沃土。支持社会资本投资设立孵化器、加速器等创新创业服务载体,鼓励社会机构整合资源,利用多种形式为中小企业提供创业空间,支持新兴的“科技服务集成商”发展,鼓励创业成功的企业家向天使投资人转变,支持面向小微企业专业化服务体系发展等。

  创新能量聚变工程。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通过鼓励创业的方式,聚集高端创新资源,促进先进技术与市场需求、优质产业资源和潜力企业等发生聚变,释放出应有的经济价值。重点是进一步释放中关村科学城的创新潜力,探索试点中试基地培育工作,引导各方资本、人才、技术等资源合力支持“瞪羚企业”快速发展,支持有实力的企业通过技术并购等方式快速做强做大等。

  内生动力创想工程。坚持开放的创新文化300336,营造区域内开放的发展环境,鼓励原始创新,为中关村核心区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重点是继续培育和发扬“鼓励创新、容忍失败”的创新创业精神,吸引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建立一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产业技术研究院,加强中外创业者之间的商业模式、创业模式对话交流,培育一批有“改变世界梦想”的创业企业家等。

  国际合作链接工程(“双城”工程)。坚持国际化视野,借鉴美国硅谷、欧盟等区域创新经验,不断增强中关村核心区与世界创新集聚区的人才链接、资本链接、技术链接,努力打造全球“创新之城”。重点是加强与美国硅谷、欧盟、以色列等全球创新中心的链接,加速形成国际技术转移集聚区,支持行业领头企业利用自身优势搭建对外合作平台,带领园区中小企业抱团出海等。

  此外,还要将促进文化与科技、金融与产业的融合,贯穿于以上5项工程实施的始终,为中关村核心区自主创新注入活力和能量。

  “科技创新”频频出招,跻身全球

  在美国、欧盟、俄罗斯等国家和区域提出科技创新发展战略之时,2009年3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支持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明确了中关村力争用10年时间,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宏伟目标。同年4月,北京市批复海淀园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诸多科技创新政策在海淀先行先试;2011年9月26日,国务院批复原则同意《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提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要秉承面向世界、辐射全国、创新示范、引领未来”的宗旨。

  自2009年以来,北京市海淀区委、区政府积极出谋划策,先后提出了“核心区就是海淀区、海淀区就是核心区”,“举区域之力、聚万众之智”,一步一步推动海淀园科技创新迈上新台阶。2011年,海淀园总收入达到8770亿元,同比增长24.3%;高新技术企业存量为4142家,约占北京市60%、全国的1/10;创新型企业存量为10300家,占中关村示范区存量企业总量的65%……

  把握机遇、总结梳理、转型发展的思路进一步清晰。今年9月中旬,北京市海淀区委书记隋振江率队参加“2012世界经济论坛新领军者年会”。在此之际,海淀园围绕今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塑造未来经济”的主题,以隋振江《创新驱动海淀发展》和孟景伟《海淀:战略性新型产业策源地》的专题采访为主线,协同海淀区内的微软亚太研究院、小米手机、德清源、大唐电信600198、中国技术交易所、创新工场及东升科技园等典型企业和孵化器资源,对海淀的发展环境、产业特点进行了全方位诠释,同时也向参与达沃斯论坛的全球政要、经济专家、知名企业家和主流媒体主动展示了海淀区域内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及企业良好的发展态势。

  同样是在今年9月,北京市海淀区代区长孙文锴出席了2012中关村论坛海淀专场并发表了《利用海淀创新城区优势,建设全球重要的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的主题演讲,与来自中国、美国、韩国、葡萄牙等国的7位专家学者和来自中外企业、专业机构、孵化器的代表交换了意见。孙文锴重点介绍了海淀建设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具有的得天独厚优势,交流了海淀建设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的举措,表达了欢迎各位有识之士加盟海淀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态度。其中,2006年海淀园在全国高新区中率先出台支持中小企业国际化专项政策的做法与成效,为国内外嘉宾的加盟与合作提供了开放的思路与路径。

  海淀园站在新起点上,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以厚积薄发之势跻身于全球创新之中。经过20多年发展的中关村海淀园,作为服务国家创新发展和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的试验田,已经逐步形成了创新展示的载体、企业交流的平台、与世界接轨的快车道的工作模式,并在实际工作中将内生动力创想工程、国际合作链接工程(“双城”工程)日益显现出来。

  “1 10”政策体系,新新相印

  中关村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其中最吸引人们关注的就是率先推行的“1 6”系列先行先试新政策。孟景伟表示,在扎实推进落实这一新政策的同时,今年海淀区又出台了“1 10”创新新政策体系,安排18亿元资金用于支持中关村核心区企业自主创新和产业发展。海淀将统筹利用好18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十百千”企业做强做大和“专特精新”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支持一批高科技成果加速产业化,不断巩固海淀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的优势地位。

  针对中小微企业,海淀制定了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支持办法。2011年海淀区中小企业创新资金专项共支持项目90余项,支持资金2620万元。截至目前,海淀园中小企业达到8000余家,占中关村核心区企业总数的92%以上。

  完善企业创业环境,海淀按照“孵化—转化—产业化”的思路,大力支持创业孵化体系建设。截至目前,海淀区共有孵化器35家、加速器4家、国家大学科技园12家、专业园区12个、产业聚集区11个,涌现出了创新工场、车库咖啡等新业态的创业孵化机构。截至2011年年底,海淀区在孵企业总数为4416家,累计孵化企业8828家。目前正在积极协调天使投资机构在海淀区推广“孵化 创投”的新型孵化模式,帮助创业企业成长壮大。

  另外,海淀聚焦重点产业,整合全球资源实现创新发展,集中支持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重点技术创新项目、重大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支持重点企业通过并购、扩大产业空间等方式实现跨越式发展;通过实施“南优北拓”战略,整合空间资源,打造一批“专精特新”产业园,通过支持“一镇一园”建设,促进集体经济“调结构、转方式”,服务于中关村核心区发展;鼓励国际创新合作,力争取得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创新成果,培育一批创新领军企业,形成若干有国际竞争力的重点产业,从而进一步激发了企业创新创业活力。

  孟景伟表示,按照上述路径发展,到2020年,中关村海淀园总收入将超过 4万亿元,继续保持在全国高新区中的领先地位;集约化发展水平显著提升,海淀山后产业聚集区土地单位面积产出达到200亿元/平方公里以上;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均增速达到25%左右,高技术服务业占总收入的比重超过65%;上市企业数量突破300家;打造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千亿元企业、产业带动力强的百亿元企业和高成长的十亿元企业;培育一批“专特精新”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小企业。中关村核心区创新带动区域协调发展,带动区域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相对2010年下降40 %以上。

  中关村海淀园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任务艰巨而光荣。创新是知识的分享,世界科技园区及国际组织所做的跨越公司、跨越国界、建立世界标准、帮助其他人建立标准的经验,是实现创新的一条重要捷径。创新会产生新的市场推动经济发展,也会改善人们的生活,包括当地和全球人民的生活。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中关村社区 版权所有 / 京ICP证05038935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招商 | 联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