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时代,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世界范围内孕育兴起,创新全球化发展迅猛。为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中国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 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近日,由北京市海淀区政府、中关村管委会、北京市科委主办的中关村创新创业季举行。作为本届创新创业季活动的重要板块,全球创业大 会以“New”为主题,“New”代表了新时代新发展,同时也寓意此次大会“牛”人云集。全球创业大会邀请了美国、韩国、西班牙等海外创业者代表及国内创 业者为活动嘉宾,围绕“基于互联网的创新与创业机会”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
主持人:
秦 君 清控科创董事长
嘉 宾:
许泽玮 91金融创始人
李 檬 天下秀创始人
张 尧 萝卜太辣创始人
鲁井石 5rock&tnc创始人
Eneko Knorr Ludei CEO
Laurent Le pen Omate创始人、 CEO
Navid Nathoo Alchemist Accelerator总监
中国成为世界创业中心
秦君:热烈欢迎参加今天对话的嘉宾,希望此次对话不仅是各位嘉宾之间的互动,也希望现场的创业者朋友一起互动。第一个问题问许泽玮,在今天这个 创业时代,商业模式不仅贵在坚持,而且要不断创新。你在选择互联网金融这一行业时,路径是你自己想出来的,还是顺应时代的发展?
许泽玮:91金融是2011年9月1日成立的互联网金融企业,主要业务是在网上帮助金融机构卖产品,银行基金、保险公司都是91金融的客户,目 前有客户300多家,每年成交量在几千亿元。当初为什么选择这一行业?当你将企业做的差不多的时候,就会说当年我是这样这样想的,其实并不是这么回事,当 时想的并不是很清楚。创业之初,因为我个人的成长环境,我的家人在金融机构工作,我自己也在银行工作过一段时间,又在搜狐、新浪工作过,创业的时候能想到 的方向也只可能是这个,因为没干过别的,也不懂别的,就感觉在互联网上卖金融产品是一个趋势,是一个机会,所以就做了。今天有媒体把我包装成当年就想到 了,实际上不是当年就想到了,因为当年我也想不到别的,只能想这个。
创业者选择的创业方向就是其过往成长轨迹的体现,这是创业者选择创业方向的第一个因素,自己的成长路径决定你只能走这条路。多听听前人的经验, 这是创业者选择创业方向的第二个因素。以互联网金融创业为例,互联网金融企业发展技术创新很重要,但是对政策的理解和对市场的理解更重要,这两者与技术无 关。我创办91金融只有28岁,未必懂得这么多。对于市场和政策的理解,就是多请教一些专家或者是拥有这方面资源的人士,在理解的基础上总结规律,找到能 做的事情。选择创业产品时,不是一个人憋在屋子里就能想出来的,要跟大家沟通,要请教相关的专家学者,帮忙谋划一个方向。
秦君:许泽玮曾经说过一句话,“不是投资人选我,是我在选择投资人”,这句话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方面非常自信,对自己的项目自信;第二方面 对自己的创业方向非常自信,对自己设计的商业模式的竞争力自信。其实我们的创业小伙伴们,能够真正做到这两条的都可以自信。Eneko Knorr来自西班牙,是一位连续创业者,而且是互联网创业的老兵。他曾经在西班牙创业,后来又到了美国的硅谷,今天又来到中国。为什么要从西班牙到硅 谷,又从硅谷来到中国,这一创业路径是怎样的逻辑?
Eneko Knorr:我的创业经历的确很长。我今年40岁,从20岁就开始创业,创业过程中有成功也有失败,相信对于每一位立志成为创业者的人来讲,都非常了解创 业的艰苦,或者说创业路上都碰到过挫折、困难和挑战。我投资过一些公司,其中有一家被西班牙电信收购,在不同的领域也投资过一些公司,并且一直在做这一行 业,初衷至今没变,现在在全球有6000多名员工,发展规模非常大。一年前我第一次来中国,与许多中国本土创业者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和交流,才意识到已经丧 失了许多良机。美国硅谷也有良机,但硅谷的良机已经成为过去,现在全球佳的创业地是中国,现在中国是世界的创业中心。6年前可能还不是,但是现在是。
秦君:在西班牙和硅谷,你获得了成功,现在你准备将下一个机会给中国,是这样考虑的吗?
Eneko Knor:是的。中国确实是我下一个投资市场。对于外国公司来讲,在中国做生意是件很复杂的事情,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积极寻求与中国伙伴合作,希望能够在不同的市场,不同的语言环境背景下,仍然能够获得成功。
创业还需有所准备
秦君:今天来到现场的还有韩国创业者鲁井石先生。鲁井石与许多创业者不同,他创办的很多公司被Google收购。在你的眼里,一个企业家、创业 家的成功,一定要让自己的企业走向IPO,还是说收购本身也是一种成功?因为在美国硅谷,企业被收购是件非常成功的事情,但是目前在中国还没有形成这样一 种文化氛围。你在亚洲这样做,能跟大家分享一下心得吗?
鲁井石:成立公司时,目标非常远大:要上市。但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不同的情况,市场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企业家应学会顺势而为。 企业是不是强到真的能够上市?是不是可以急流勇退,是不是也可以见好就收?我认为被收购也是一种成功,不是说成功就一定是IPO,而被收购就是失败。我的 第一个公司虽然终上市,但是这一过程非常痛苦。所以第二个公司我不想那么痛苦,因为我想更多的享受商机,所以后我选择把它卖给谷歌公司(Google)。 这两种情况没有谁对谁错,或者说谁更成功。
秦君:鲁井石的经历对目前创业路上的很多小伙伴有很好的启示和启发。IPO是非常辛苦、很累的一件事情,被并购也是大的成功之一。Navid Nathoo先生在美国硅谷连续创业,而且每一次创业都是从事技术创新。请问,Navid Nathoo先生是如何看待硅谷模式的?硅谷有大量的技术预言家,这批预言家成就了硅谷的工程师文化,工程师文化就是踏踏实实做产品。你怎么看这个问题和 现象?
Navid Nathoo:我每天都和许多非常棒的技术伙伴一起工作,从事人工智能、虚拟现实、软件安全等产品的研发,这些人都是技术精英。无论是在硅谷,还是在欧 洲、韩国,都能看到一个现象:非常聪明的人在做技术。以前我们都十分重视商业模式的获取,现在我们应该更加重视解决方案和产品的研发。当你决定创造一样东 西的时候,出发点不应该是仅仅为了创造这样东西,为了科技而做这个,而是要考虑做这个产品、做这个技术,要解决一个什么样的问题。今天和未来、现实和理想 相比差距在哪里,你所创造的这样东西能否弥合这一差距?我们并不是基于技术而建立一家公司,而是考虑要创造怎样的未来。
秦君:技术除了应用本身以外,就是引领时代发展趋势,能够引领多长时间,其实很关键。作为一个创业者,Navid Nathoo能看多远?三年、十年,还是更远?
Navid Nathoo:这个问题涉及到是IPO还是退出。当你创建一家企业时,更多是考虑如何规划你的人生,你做这件事情的初衷是什么。事实上我创建第一家企业时 就犯了一个错误,认为创建一家企业是一件很酷的事情,只是为了做企业而做企业。其实做企业要考虑你花时间要做什么,希望你的人生图景是怎么样的,并不仅仅 是一年、两年、三年就退出。如果毕生都投入这家公司,是不是值得?当你的一生行将结束,你希望为这个世界带来怎样的改变,你希望在人生的终点有怎样的感 悟。
秦君:张尧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创业者。张尧在美国硅谷起步,现在又回到国内。你能不能给大家形容一下美国硅谷和国内的创业环境有什么不同,包括市场机制和文化上的差异?
张尧:2014年的1月,我和我的合作伙伴在美国硅谷开始研发教育型机器人,同年9月,我带着早期的产品回到国内,试着了解国内市场,同时我们 的研发团队和全球运营依然在硅谷。这样一种人才安排,经过一年的实践,其合理性得到充分认可。因为机器人研发是一项跨学科的科研工作,涉及机械、电子、代 码、设计等多个领域,这些模块在美国更容易获取。同时因为机器人本身有硬件,硬件的生产或者说在现在的物联网时代,任何一个智能硬件的生产,全球强的生产 能力、好的供应链当然是中国,所以研发放在美国、生产放在中国,可以生产出成本比较低的好产品,提供给美国、中国,以及全球其他区域的客户。
秦君:Laurent来自法国,相信对欧洲的创业文化,包括政府对创业的促进政策有更深的了解,能跟大家分享一下吗?
Laurent:现在的欧洲拥有好的创业机遇,和中国一样,是创业的佳地。政府给创业者提供了很多的支持和关怀,创业的环境很宽松,现在也有很多孵化器这样的平台,给创业企业相应的指导和帮助,帮助初创企业在市场上生存下去,我认为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我不鼓励大家在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就仓促创立一家公司。谈创业很简单,但是创业的过程中会有很多失败,大约4/5的公司都是在创业之后失败的。但失败也是很好的经验,如果不经历失败怎知道成功。中国与欧洲都是一样,我们都有同样的思维和想法。
如何理解创业失败
秦君:不管你在哪个国家创业,都要与本地文化结合好,跟人才结合好,一定要适应规则。许泽玮和Navid,你们认为一个创业公司死亡的原因是什么?死亡的共性是什么?
许泽玮:作为一个创业者每天都会想这个问题。我总结了一下,创业公司的死亡原因大致有五种:第一种,没钱了会死,资金链断裂,没有投资者给你投 钱,企业就会死亡;第二种,太创新了会死,做一个项目不一定做新的,越新死亡率越高;第三种,创新步伐太大会死,将既有业务做的好一点点、改进一点点,你 的市场就足够大了,不一定非要大步伐创新,因为创新就意味着要去试错,如果没有足够多的资本,没有足够多的资金去试错,就不要去试,可以在自己的垂直领域 深耕细作。第四种,失去商业的本质会死,我创办的企业第一年就有收入,第二年有微薄的利润,第三年开始有规模性的利润,我们是在做企业,是在做生意,生意 的本源就是要赚钱。
秦君:非常赞成,一个创业家大的本份和责任就是要会赚钱。
许泽玮:第五种,缺乏灵魂的团队会死,作为一个团队灵魂人物,当有你离开这个团队,但是这个团队的灵魂还在,照样可以发展。
秦君:请Navid Nathoo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Navid Nathoo:关于失败,我认为失败或者死掉并不是意义上的坏事,很快死掉我认为很好,有的时候你必须经历失败,必须要死后而重生。如果你没有尝过失败的滋味,就谈不到创新,所以说死掉并不一定都是坏事。
对于早期的创业企业来说,死掉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你不信任你的创业伙伴,不信任你的团队。你要组建一个非常棒的团队才能创建一家伟大的公 司,但是什么是伟大的团队?就是必须要信任这个团队,不一定是有能力的人,不一定是技术精英,不一定有棒的教育背景,不一定有好的经验,但是一定是你能够 真正信任的人。
第二,人们不信任你的产品。你做的产品人们根本就不在乎,你做的产品大家都不“感冒”,因此公司就没办法扩大规模,后只能死掉。我经常告诉很多技术初创企业,你的第一个目标就是要做一个让人喜欢的产品,要做一个有人气的产品,做一个真正能够抓住人们心灵的产品。
第三,花太多的时间来解决问题,也就是反应太慢。比如说战略实施时间过长,产品的销路不好。我自己也有过这样的经验,花了很长时间才搞明白一个 问题,没有创新就不能发展,但如果在一个问题上纠结太久就是浪费金钱,因为对于初创企业来说,时间就是金钱,金钱是企业的生命线。如果在这方面纠结太久, 财源很快就会耗尽,就会发不出工资。所以要创新、要冒风险,否则企业很快就会死掉。
团队很重要
秦君:接下来一个问题,想请问李檬和鲁井石,作为连续创业者,二位创业背后的动机是什么,创业的感受能不能跟大家分享一下?
鲁井石:为什么要做创业这件事情?因为我觉得非常有趣,非常享受创业。创业可以遇到非常有趣的人,学到很多知识,从那些精英、智者那里学到很多东西,同时也可以作为家人的楷模。我希望我的儿子也能够成为一个企业家,成为创业者。
说到创业背后的动机,事实上不是一两句话能够说清楚的,但是至少我在享受创业的同时给我的国家做出了贡献,为世界带来改变。我享受创业的过程,我想对于你们来说也是一样的。
李檬:我自己的创业原因三个字——闲不住。因为在大学的时候就不愿意被人管,不愿意上班每个月挣固定的钱,一上很多年,几十年以后什么样都知 道,我不想要这样一种生活方式,所以开始创业。第一次创业是给父亲写商业计划书,父亲做了天使,还算成功。正式开始拿到投资去创业,是现在的第三家公司, 前两家公司都卖掉了。就像秦君说的,在中国把公司卖掉不是一个让人觉得特别光彩的事情,总感觉是混不下去了。
秦君:所以都不说,卖了也不吱声。
李檬:创业的过程就是对自己内心拷问的过程,创业其实特别痛苦。我经历过员工发不出工资,盘算有多少钱,自己的房子抵押后够不够。这是一种心理 的煎熬。在公司死亡原因中,我认为公司创始人心理防线的崩溃比没钱、没方向、没团队更可怕。这是后一道防线也是第一道防线。你付出了很多,后来的结果是公 司没了,房子也没了,甚至还进了监狱。这时,你能不能承受这样的结果。创业不是一件非常光鲜的事情,每个人回顾起来都很痛苦,但是人往往是一个会忘记痛苦 的动物,等5年、10年过去以后,再回顾的时候,当时再苦再难受今天都能笑着说出来。所以,无论是连续创业者还是初次创业者,一定要拷问自己的内心:你是 不是真的准备好了!
秦君:创业大的挑战是自己,大的征服也是自己。下一个问题问Eneko和张尧,在创业过程中,你们遇到的难的事是什么?难到了自己想放弃的程度,到底有几个指标让你们难的一塌糊涂。
Eneko Knor:通常大的问题是没有钱,公司几乎就要死掉。我的第一家公司后被收购,但是在收购之前确实有两次非常困难,但好在坚持下来,后走出了低谷。另外, 作为一个初创企业,合伙人、创业伙伴非常重要,你必须要信任你的合作伙伴,这是一个基础。对于一个团队来说,雇佣的这些人是你的合作伙伴,这些人是彼此依 存的,你要依存于他们。事实上,作为一家初创企业的管理者,你要做事而不是管人,如果你浪费太多时间去管人,就没办法做事。所以团队很重要。
张尧:非常同意Eneko的观点,尤其是在用人这一点上。萝卜太辣是我的第二家创业公司,到目前为止发展非常顺利的原因是因为过去我有另外一家 创业公司的经验,同样幸运的是,那家公司现在还活着,而且做得不错。在创业的过程中,多次遇到合伙人意见不一致,这时要多想想共同的初心是什么,什么是应 该坚持的,包括在选择人才加入团队上。
适应并创新环境
秦君:假如这个团队非常好,从能力、信任度、价值观上已经高度融合,但现实是你做了一个宏大的计划,市场却没了,这时你该怎么办?
许泽玮:这一点我感受特别明显。今年股市对我们影响非常大,无论团队多么努力,这就是一个大势。对于证券市场,我们公司有证券业务,本来这个业务将会贡献几亿元的利润,今年没了。
秦君:如果是因为一个政策、一个指令,这个市场从此不再出现,这是不是大的痛点?
许泽玮:是的,而且你无力反抗,只能绕开。
秦君:这时你再有钱,团队再大也解决不了问题。
许泽玮:是的。
秦君:如何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
许泽玮:我相信党的政策。我是共产党员,我们公司有党支部,所有的文件都要看,尤其在中国做与政策高度关联的金融产业,这是重要的。
秦君:这是一个非常实在的提醒,创业一定要跟中国的政策环境,跟行业发展的环境高度融合。
张尧:因为我们还比较小,还没有到平台级的情况,所以政策的变化对于机器人教育领域来讲,现在都是利好消息。其实,政策风险在全球各地都存在, 不仅仅是在中国。但如果企业的团队很大,核心的企业文化,核心的人物,灵魂性的人物还在,当几个产品方向都被市场的变化、人口结构的变化、政策变化掐死以 后,这群人还可以在另一个市场继续开拓。
秦君:这叫有条件反抗,刚才许泽玮说的是无反抗条件,不具备还手的空间。我认为,今天除了政策环境、团队层面,行业的竞争已经更加白炽化,未来行业只有老大和老二,没有老三。
李檬:我认为有两点值得思考:第一,大的趋势。我国政府开始倡导创业,简化创业的门槛,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第二,“互联网+”时代。“互 联网+”对传统产业冲击猛烈,如91金融,就是抢银行的饭碗,在银行的前面拦了一道抓用户,使得原有的传统既有利益格局发生了极大变化,原来是人家管的, 现在你搞一个平台,你要管。除了91金融类,还有如滴滴出行、快的打车等,一个司机版、一个用户版,改变了人们的出行习惯。而且在“互联网+”时代,竞争 的效率越来越快,方式也更为简单。
秦君:其实创业真的没有那么神秘,我完全赞成一个观点,简单、粗暴、直接、有效。创业的呈现方式和存在方式是不同的,就看你怎么理解。今天的活 动,我有三点体会:第一,不管是美国还是中国,孵化器平台、导师平台、政府公共环境和政策都是一个基础土壤。第二,创业不仅仅需要钱,创业还需要人,需要 市场,需要打不垮的心态,需要后对股东、对员工、对合伙人、对社会有交待。第三,不管你用什么样的方式创业都要懂格局。一个是自己要建立高的格局,同时要 懂产业格局,懂行业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