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全国首家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在中关村投入正式运行。从那时起,“中关村”成了国家技术标准的中心,成为技术标准的代名词。
一年以来,中关村示范区发挥了引领支撑和辐射带动作用,以标准化服务平台建设为着力点,促进形成了一批有影响力的技术标准。
截止到2016年底,中关村示范区企业和产业联盟共创制标准6173项,包括发布国际标准229项,国家标准3433项,行业标准2331项,地方标准180项。中关村企业14个标准项目荣获2016年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占全国总奖项的23.7%。
去年6月30日,中关村标准创新试点工作完成验收。据不完全统计,中关村企业和产业联盟共参与创制国际标准106项、国家标准843项、行业标准452项,试点企业的企业标准数2182项。
中关村随之成为技术标准化人才的中心地,去年,首都标准化委员会挑选部分中关村企业的技术专家纳入北京市标准化专家库。目前北京市标准化专家人数达到1100人。
“中关村标准”品牌渐渐深入人心,中关村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也带着一项项成绩迈向2017年,继续开展质量攻关和创新,制定中关村创新创业指标体系,开展中关村“双创”指标发布工作,引领“双创”健康深入发展。
今年以来,培训中关村企业标准化人员数量达到900人次。另外,地方标准管理和农业和服务业标准化培训,全年培训人员次数达到约1500人次。
从夯实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到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中关村标准都将继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今年,北京将完善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建设的管理制度,建立中关村试点示范企业考核机制。
另外,北京推进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改革,设立中关村检验检测认证基金,积极推进中关村标准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中关村检验检测认证产业技术联盟和中关村检测认证产业园的筹建工作。并建立中关村检验检测技术联盟,培育 “中关村检测”认证服务品牌。
北京市副市长隋振江在昨天举行的首都标准化委员会全体会议上表示,北京将支持中关村标准化协会推出一批新的“中关村标准”,着力打造“中关村标准”品牌。支持技术创新、知识产权保护、技术标准创制一体化发展,鼓励中关村标准化协会等中关村各社会团体、产业联盟和企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