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2017中关村大数据日活动暨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大会在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会议中心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目前,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规模已超过700亿元,围绕数据中心、大数据工具、大数据平台和数据创新应用服务等关键环节,形成了完整的大数据产业链。同时,随着数据量呈指数级增长,大数据为人工智能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撑。
中关村是我国数据资源和大数据企业最密集的地区。近年来,中关村瞄准世界创新前沿,推动各项大数据项目落地:2012年率先布局,启动设立了中关村大数据日;2013年落实中关村641产业集群引领工程,开展大数据应用示范;2014年发布实施《关于加快培育大数据产业集群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2015年首次发布三张图,分别是“中关村大数据企业分布图”、“京津冀大数据产业布局图”、“中关村大数据产业发展促进路线图”;2016年联合相关委办局,推动京津冀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获批,建设了全国首个跨区域性的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2017年推动产业协同创新平台落地,创新性地以PPP模式支持北京大数据研究院建设,开创了政府支持新型科研机构创新发展的新模式。
在本次活动中,部分大数据代表企业进行了《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行业自律公约》宣誓。大数据行业自律公约的普及,将推动建立大数据行业自律机制、规范大数据行业从业者行为、促进大数据行业健康发展、提升企业数据治理能力、倡导数据伦理、探寻数字文明。
此次活动还发布了《数字生态论》,该书解决了数字经济在中观层面落地的理论抓手和路径指引问题,为数字经济赋能实体经济提供了方法论,为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实体经济提供了路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