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李健)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和中关村创业投资发展中心近日宣布,将采取多种方式,探索政府促进创业投资发展的新模式。作为试行,中关村管委会3月20日发布,政府财政出资1.65亿元人民币,引进外部资金3.85亿元人民币,联合多家创业投资公司,共同设立资金总规模为5.5亿元人民币的创业投资企业。这笔资金,将主要用于投资园区处于电子信息、集成电路、通讯和网络等重点产业领域的初创期和成长期企业。
投融资难问题一直是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中关村管委会负责人表示,破解这个难题,政府资金必须发挥引导作用,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初创期高新技术企业,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性使用财政资金”。
这位负责人说,这种模式,将以政府信用加强创业投资管理机构的信用,培育创业投资管理机构的品牌,引导社会资本流向创业投资领域,促进国内创业投资业的发展。据了解,这笔资金的管理将委托专业投资管理机构,采用市场化的运作机制,政府将不介入。这样既能实现政府的公共政策目标,又可以大大提高公共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
除了政府财政资金引导外,2007年元旦开始正式实施的《关于鼓励中关村科技园区创业投资发展的试行办法》里,还包括了“对投资园区企业的创业投资机构给予风险补贴、获得创业投资的园区企业可以优先获得政府资金支持”等内容,鼓励和吸引境内外的创业投资机构入驻并投资高新技术企业。
调查显示,目前中关村创业投资发展前景良好。2006年北京共有114家企业获得创业投资,投资金额为7.46亿美元,高居全国第一位。北京的投资金额占全国创业投资总额的一半,中关村已经成为国内创业投资最活跃的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