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中关村政策 > 正文

中关村要继续发挥好改革“试验田”作用

日期:2012-07-10  来源: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字体: ]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中关村(000931)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始终走在科技体制改革的前沿,在企业产权制度、股权激励、税收政策、创业投资、科技经费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先行先试的改革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刚刚举行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为中关村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下一步,中关村将从哪些方面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继续探索前行?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闭幕当天,记者就上述话题采访了中关村管委会主任郭洪。

  “中关村是我国第一个国家高新区和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载体,加快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责任重大,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只争朝夕,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一步发挥好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郭洪表示,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做出了全面部署。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立意高远、立论精辟,指出必须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最根本的是要依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要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中心任务,就是要解决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问题,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增强企业创新能力,这是一项事关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在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大力推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区的发展建设。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区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寄予厚望。

  记者了解到,2010年年底,国务院同意支持中关村实施“1+6”系列先行先试政策,即成立中关村创新平台,实施科技成果处置权和收益权、股权激励个人所得税等6项政策改革试点。目前,“1+6”先行先试政策贯彻落实取得显著成效,特别是中关村创新平台自运行以来,在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式、整合首都创新资源方面已取得初步成效。

  “中关村创新平台打破了按行政系统配置资源的旧格局,建立了跨层级、跨部门的协同创新组织新模式,形成了集中办公、主动受理、联合审批、一条龙服务的工作机制,减少了行政羁绊,提高了办事效率。”过去一年多的创新实践,让郭洪感受颇深。他认为,6项先行先试政策是一次自上而下的系统政策突破,实现了人才、技术、资金等创新要素的高效配置,激发了科研单位、企业和科技人员的创新积极性,加快了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步伐。这些先行先试政策目前已经取得明显成效: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2011年中关村新创办生产型和研发型科技企业近4000家,数量比往年增加近千家;企业研发及科技活动经费总额超过750亿元,增长近20%,约占企业总收入的4%;高新技术企业2011年实现总收入1.96万亿元,同比增长23.2%。

  创新难,在创新之后再创新,更是一种压力和动力。郭洪表示,下一步,中关村示范区要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做到四个始终坚持。

  一是始终坚持发挥好改革“试验田”作用,持续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先行先试。要大胆创新,敢于突破,不断完善科技与人才、科技与资本、科技与市场的对接机制,依托首都创新资源平台,大力促进资源整合和协同创新,加快人才特区建设,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支持中关村实施“1+6”系列先行先试政策,总结试点经验,完善试点政策。

  二是始终坚持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创新创业是中关村不朽的灵魂。要大力扶持创业,把扶持创业作为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重要抓手。要大力支持企业增强创新能力,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支持行业领军企业开展收购兼并。

  三是始终坚持发挥好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作用,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工程。围绕国家战略、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以市场为导向,超前布局、顶层设计、重点突破、整体促进,加快培育形成拥有技术主导权的产业集群。

  四是始终坚持在全球范围内配置利用创新资源,实现国际化和本地化协同发展。持续提升国际化发展水平。以企业国际化为重点,大力支持市场的国际开拓、资源的全球配置、研发的国际合作、产业价值链的全球布局。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中关村社区 版权所有 / 京ICP证05038935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招商 | 联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