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中关村政策 > 正文

中关村门头沟园:土地稀缺引发的变革

日期:2015-09-21  来源:北京商报
[字体: ]

石龙开发区2012年纳入中关村(8.34 +4.51%,咨询)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获批,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了全新阶段。无论三地角色定位如何,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发挥产业一体化先锋作用的当属各类开发区、科技园 区、专业园区。这些园区有的很年轻,有的则正值壮年;有的名头很大,有的还不被人所知;有的占地面积上百平方公里,有的才几平方公里;有的把目光锁定在战 略新兴产业,有的耕耘在第三产业。我们期望,通过实地走访京津冀三地的园区,讲述它们的昨天,记录它们的今天,放眼它们的明天。而它们的今天与明天,也正 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鲜活写照。

  企业生产线外迁、扩大研发规模、优秀人才入园创业可获启动资金,重大科技研发项目最高可获补助300万元……9月18日,门头沟区召开中关村门 头沟科技园(以下简称“门头沟园”)产业发展规划及产业政策发布会,对主导产业定位、产业发展保障措施、专项资金扶持政策等举行新闻发布,标志着该园从生 产制造产业为主导转向科技创新为主导的新阶段。

  门头沟园前身为1992年创办的石龙经济开发区,2012年成为中关村“一区十六园”之一。作为门头沟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区域创新基地,门头沟园近年来大力调整园区产业结构,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为产业转型升级打开了空间。

  随着生产制造环节的集体外迁,门头沟园结束20多年来的以生产制造业为主导产业的发展阶段。将腾出“黄金地”,留给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科技创新企业,确定了以互联网产业为核心,以智能制造、医疗健康、节能环保三大产业为支撑的“一主三辅”的全新产业体系。

  百亩试验田孵化出新未来

  石龙开发区前四期土地一级开发共计征地1.17平方公里,其中1.08平方公里土地在二级市场上以协议方式出让,引进了60余家驻区企业。到 2005年,仅剩153亩尚待开发,如果按照原有模式建设厂房仅能吸纳一两家工业生产企业,难以满足大量中小企业的需求、难以产生企业的聚集效益,也难以 实现集约效益,开发区将失去可持续发展空间。

  没有土地资源,开发区就失去了发展基础及生存空间,这时的石龙开发区遇到了持续发展的瓶颈,如何突破发展瓶颈是摆在石龙开发区面前必须解决的问题。迫使开发区只能在宝贵的存量土地上做“试验田”,努力探索一条求生求变的新路。

  “开发区当时面临紧迫的课题就是如何高效、集约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在有限的空间实现低投入、高产出的最佳资本运作效果;如何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开发区产业转型升级,科学有效地配置土地、资本、技术和人才资源。”门头沟区副区长、门头沟园管委会主任张兴胜说。

  几经考察、反复论证,2008年石龙开发区策划了石龙产业孵化中心一期工程,并把孵化中心一期建设作为转型发展的试点。经过两年多的建 设,2010年底该项工程近6万平方米的科研办公楼顺利竣工。建成后产业孵化中心以中小企业为招商对象,以转让可分割产权的科研办公楼为主,以向中小企业 出租办公楼为辅,以公共管理机构办公、科研办公、科贸公司、现代物流、文化创意等中小企业办公为招商目标。

  石龙产业孵化中心一期的建成及经营成果,是开发区转型发展的一次成功实践,这次实践让开发区找的了新的发展方向。

  张兴胜表示,这次尝试让我们对园区开发有了新的认识。从这以后,在石龙开发区新增土地面积上,不再进行裸地出让,而是由开发区管委会依据规划要 求统一组织开发建设,企业有计划地进行土地综合开发,进行科研办公楼建设、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有序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及后期物业管理与运营,实现石龙开发区 最佳的整体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三大新模式带来新面貌

  统建模式专门为初创小企业量身定作。根据市场调研,工商部门对企业在住宅区工商注册进行限制和规范,大批创业者必然到开发区找合适经营场所进行 企业注册和经营,石龙产业孵化中心恰恰以租赁和出售的形式能为这部分企业提供必备的创业场所。随着产业孵化中心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一大批初期创业型小企业 逐步向开发区集聚。大批企业的集聚,势必形成企业群体。实现企业之间资源互补或共享、实现相关产业的企业横向协作、上下游企业形成产业链等,为统一建设中 小企业创业中心提供了市场机遇,同时这种创业平台又为企业的成长发展了创造良好的经营氛围。

  企业定制模式是专门针对较大型成熟企业及特殊办公要求的创新公司设计的合作模式,这种方式可以根据企业办公特点、经营活动的特性,最大限度发挥 公司办公的最大效益。这种“量身定制”的模式克服了以往“我建什么你用什么”的以供给为中心的单调经营模式,实现了“市场需要什么我建什么”的以客户为中 心的市场模式的转变。产业孵化中心二期开工建设的水利部大型国企新华水电的科研及总部大楼项目就是为企业量身定制的实践之一。

  还有一种专业科技园的创新模式,这是用政策、环境吸引高新技术企业,用企业的资本力量建科技开发园的模式。这种模式充分发挥企业自身的专业开发 优势,用自有资金、自有技术、自主开发的方式建立专业科技园,同样发挥了开发区土地资源最佳利用的良好效果。比如,航天科工集团四院建设的专业科技园为开 发区运行模式多元化积累了经验;还有一批传统企业如宏华电器有限公司、立思辰(0 +0%,咨询)科技公司通过自主开发的示范效果,用市场运作的方式加快自身的产业转型升级,以壮大企业自身实力,打造企业新形象。

  “在统建模式、企业定制模式和企业自建科技园模式等新运作模式不断完善的情况下,更多企业入驻石龙开发区,在为开发区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改变了入区企业格局,提升了开发区整体形象,增加了社会效益,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张兴胜说。

  腾笼换鸟再出发

  2012年,石龙开发区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正式成为中关村“一区十六园”之一,改名“中关村门头沟科技园”。但稀缺的土地资源、较高的人力成本 已经成为园区企业扩张壮大的最大瓶颈。为了破解发展难题,门头沟鼓励园区企业将生产制造环节外迁,留出园内土地用于高新技术研发。

  “生产线外迁、跨省搞合作、引入科技创新要素、打造创新共同体,这是门头沟产业发展的新思路,也是门头沟园产业发展规划的基本路径。在未来的发 展中,园区将大力承接和引进符合区域功能定位的高、精、尖产业,将区域有限的土地最大限度地用于科技研发基地建设。”张兴胜说。

  凝华科技作为2004年入驻门头沟园的一家数控机床企业,今年8月将全部的四条生产线搬到了廊坊固安。公司办公室主任郑红梅向记者介绍,以前由 于厂房空间不足,生产规模受到限制,订单量大时不得不延迟交付,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生产环节搬到固安后,厂房面积由7000多平方米增加到1.8万多平 方米,年产量也将从每年1000台增长到3000台。“生产空间解决了,下一步我们将更加注重科技创新,目前公司已组建了20多人的研发团队,腾出来的厂 房将作为我们的研发和营销中心。”

  精雕科技、凝华科技的发展是门头沟园推动跨区域合作,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个缩影。目前,门头沟园已有利德衡、东方博特等企业将生产线先后转移到了涿鹿、固安等多个地区,促进了当地就业及税收增长,并有效推动了当地产业升级。

  “门创30条”让创业不再缺钱

  随着生产制造环节的集体外迁,门头沟区石龙经济开发区结束了二十几年的以生产制造业为主导产业的发展阶段,将腾出来的“黄金地”留给了符合首都 功能定位的科技创新企业,确定了以互联网产业为核心,以智能制造、医疗健康、节能环保三大产业为支撑的“一主三辅”的全新产业体系。

  明确了产业定位,如何更好地聚拢科技创新企业?为此,门头沟区专门出台了“门创30条”,推出了四大类补助办法,拿出千万元资金对优秀人才、中小创新创业企业及总部企业、创业服务、创业投资予以支持。

  为支持符合认定条件的优秀人才创业,门头沟拿出真金白银,创业者最高可获得200万元的一次性启动资金支持,通过金融渠道融资的还可获得50%的贷款贴息支持,并连续三年补贴房租60%,消除了创业企业初创阶段资金不足的后顾之忧。除此以外,优秀人才还将享受就医、子女入学、住房等多方面优惠政策。

  针对小微企业普遍资金短缺难题,园区除补贴三年房租40%、补贴宽带资费50%外,还设立了科技研发补助,重大科技研发项目可最高申请补助额300万元,企业成功上市融资的,还可获得最高200万元的一次性补助。

  除了各类政策扶持,园区还设立了创业投资基金,对各类创业项目开展投资和融资服务,项目落地后产生明显成效的,企业管理团队可收回出让股权或质押物。同时,园区还将重点引入创业服务机构,前三年给予专项奖励,形成园区内创业主体与创业服务的内部循环。

  “设立如此之多的资金扶持办法,就是为了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最大限度为中小微初创企业摆脱短期资金困境,让企业在宽松的环境中快速成长。”张兴 胜表示,为保障园区产业快速稳定发展,门头沟园还将实施创新服务、人才强园、空间优化、设施提升、对接合作、组织保障“六大工程”,全力为园区企业营造优 质发展环境,成为科技创新和创新创业的孵化乐园。

  园区明星

  精雕科技老厂房变身研发中心

  北京精雕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精雕科技”)作为门头沟区最大的企业,从2003年建厂之初产品年产量不足2000台,到如今的1.5万台,十多年间,公司研发的精雕机床在国际市场占据了领先位置。

  2003年坐落于北京门头沟区永安路的精雕科技生产基地一期建成并投入使用;2004年,主轴部和刀具部进驻第二期厂房。同年,第三期工程建成 并投入使用;2005年,四期工程——北京精雕零件加工厂投入使用,大部分关键部件改由公司自己生产,进一步保证了供货速度和精雕机的品质;2009年 底,五期工程顺利竣工,以主轴制造部和刀具生产部为主体的“精雕精机”随之成立……

  2013年,精雕科技响应门头沟区产业疏解号召,在廊坊建立一期110亩的生产、装配车间,将860余名产业技术工人和三大生产部门整体搬迁到 了河北省廊坊市。更大的生产空间满足了新机型对厂房空间的需求,推动了企业产品的升级换代。同时,腾出来的中关村门头沟科技园100亩工厂已建设成为国际 先进机床生产技术的设计研发中心和客户体验中心,精雕科技还招募一批博士、行业资深专家组成研发梯队,解决了企业技术人才紧缺和创新空间不足的难题。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中关村社区 版权所有 / 京ICP证05038935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招商 | 联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