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以优化创业创新生态为主线,不断完善创业创新布局,充分释放创业创新 活力,营造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 1月18日,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张涛在北京大河汇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与理光软件研究所(北京)有限公司共同发起成立大河理光创新加速器的仪式上表示。
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1至10月,中关村新创办科技型企业1.9万家,同比增长22.3%。中关村聚集了创新工场、车库咖啡、创客空间等创新型孵化器 63家,活跃的天使投资人有1万多名,创业投资案例和金额占全国40%。在移动互联网、智能硬件、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领域涌现出一大批领军型创业企 业。
张涛表示,“中关村的创新创业生态已经呈现出‘新服务、新模式、新生态、新概念、新潮流、新文化’的显著特征,引领我国创新创业的发展趋势。”
迄今为止,中关村科技园的上市公司总数达278家,其中在创业板上市公司数占全国的1/7。千人计划学者1091名,占全国1/5。以“领军企业、高校院 所、高端人才、天使投资和创业金融、创业孵化、创新创业文化”等六大要素和“市场、法治、政策”三大环境构成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事实上,在中关村创业孵化生态圈中,知识产权专利保护工作不可小窥。同日,北京大河汇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与理光软件研究所(北京)有限公司共同宣布将共同发起成立大河理光创新加速器。
据悉,这是跨国公司基于其知识产权专利,首次与中资创投机构的全面跨界合作。为此,理光软件研究所(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于浩告诉本报记者,“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做到开放创新,如何在中国同总部一起共同推动研发成果转化、如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公司?”
全国人大代表、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会长杨梧律师表示,“企业,尤其是创业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产权方面的保护,我对
知识产权的市场化和商业化发展前景充满乐观。”
于浩表示,“理光正在探索走一条从技术创新到商业创新、从而再到研发环境创新的创造性变革之路,大河理光创新加速器就是最新的尝试。”
张涛强调,“希望有更多的、像大河创投与理光软件研究所这样的投资机构和大企业发挥自身优势,或设立孵化器,或强强联合,探索合作模式,共同构建开放共享、协同创新、融合发展的创业孵化生态圈。”
大河创投创始合伙人刘志硕表示,“大河创投旗下设有多只平行基金,覆盖天使到A轮项目。基金将立足GP在早期种子阶段和天使段已投项目数量和质量的优势,在移动互联、消费升级、智能软件、文化娱乐、大健康等领域开展投资业务。”
日前,汤森路透发布的《2015全球创新报告》,通过对比评估科学研究和专利活动,评测了12个技术创新领域的行业领导者。理光集团在信息技术领域,与三星、IBM、佳能、中国国家电网一起跻身前五。
刘志硕认为,“大河理光创新加速器立足全球化视野,致力于积极推动和提高外资研发机构从研发到产品化、市场化的转化速度,在市场的真实环境中快速验证技术,并探索国际大企业从研发机制到商业转化机制的模式创新。”
据了解,大河理光创新加速器将为陆续入驻的项目和创业团队提供包括政策、财税、投融资、企业管理和资源对接等方面的全方位创业辅导和服务。
张涛指出,“希望各界朋友与中关村携手,瞄准全球前沿科技和产业发展趋势,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集成电路设计制造与高端计算、智能机器人与工业控制、石墨 烯纳米材料等前沿技术领域开展产业化创新,秉承‘需求牵引、资本驱动、技术支撑、人才为本’的理念,努力构建中关村在全球创新中的领先优势,在下一个五年 里,把中关村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