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中关村资料 > 正文

中关村曾是太监坟场 京城名地的前世今生

日期:2013-11-05  来源:搜狐旅游
[字体: ]

很多北京城里你熟悉的地名,都有着一段不同寻常的历史。其中和太监这一特殊、群体有关的地方更是不胜枚举。看着眼前的车水马龙,你曾想过和一百年前那个神秘的群体有何联系吗?从净身房到紫禁城外,过气的太监们会去向何方?

1
 

  中关村 太监曾经的坟场

  今天,走在中关村熙攘的大街上,绝想不到这尖端科技与盗版软件并行的硅街圣城,几十年前是一片荒凉的坟场。太监的坟墓,几乎都在中关村、海淀一带,这有历史的渊源。太监也和普通人一样重视着死后的生存环境,但太监是没有后代的,所以没有亲人来祭奠和保护他们的坟墓。古代欺负人的说法怎样讲?“踢寡妇门,挖绝户坟”,太监就是“绝户”,想到死后的不安,血食无继,即便是地位尊荣的大太监,恐怕也难免忧心。

  怎么办呢?中关村过去是永定河故道,有旱河流过,这里所在的这一大片地方,是一片自然沼泽地带,人烟稀少,被当地人称为“中湾儿”。而被叫做“中官儿”,是因为中关村一带虽然是荒郊野外,但是这里背靠西山,景色秀美。从明朝开始,太监们就开始在中关村一带购买“义地”,形成了太监的聚集地和墓葬地,也有历代皇帝的赏赐,这一带逐渐修起了一些寺院。年老出宫的孤苦太监就寄居在这里,他们生活上依靠富裕大太监的捐赠,平时则给埋葬在这里的太监扫墓上坟,烧香祈福。太监们在此处捐钱的和烧香的都诚心实意,因为他们深信自己的归宿也在这里。

  这种奇特的祭祀一直延续到民国前期。解放初,幸存的太监已经寥寥无几,且大多老病贫困,无力维持。随着科学院的建设,“中官坟”便成了北京周边第一个消失的大片墓地,连地名也改了“中关村”的名号。今天,这些或好或坏、或阴险或可怜的太监们的坟墓,已经无处寻觅,连史料中都难见记载了。后来,在中关村医院中曾发现有太监碑,北大附小附近也有一处清代太监墓。而北大物理楼北的院落,就曾是太监祭祀的刚秉庙。

1
 传媒大学里据说可以辟邪的核桃林 [保存到相册]

  定福庄 贫穷太监最后的归宿

  相传清明时期,京城一些有钱的太监就在中官儿(现中关村)购买义地,很多没钱的宫女和太监们就埋在北京东部的郊野,后取名定福庄:"福"即棺材上的福头,"定"的意思就是使之安定,此名一直沿用至今。

  地处定福庄的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院内种有一片核桃林,因为核桃有辟邪之功效。

1
李莲英  [保存到相册]

  李莲英的宅第

  北京的司礼监胡同、钟鼓司胡同、瓷器库胡同、织染局胡同、酒醋局胡同、惜薪胡同、蜡库胡同、恭俭胡同(宫监转音)等是历代太监所住王地。而在众多的太监中,总管太监李莲英占据了从内城到外城,涵盖了大半个京城的许多处宅院。

  太监曾是旧时皇宫中的特殊群体,常常因得到权贵的宠爱而平步青云,李莲英更是太监中的佼佼者,受宠于太后的他曾“巧取强夺”在北京置下了大量财产,建造了许多奢华的住宅。李家仅在海淀镇就有他个人的三处住所。一处在原海淀镇北军机处胡同最北边,四合院布局,三进院落,坐北朝南,此处在解放初期已划入北京大学校园内,只剩下几棵古槐在讲述着当年的盛景。第二处住宅在海淀西大街的碓房居8号,此处住宅分南北两部分,北为生活区,南为花园与菜园,这一处建筑上世纪八十年代尚有踪迹可寻,后因苏州街改造被拆毁。目前保存最完好的李莲英住宅当属彩和坊24号宅院,因彩和坊在碓房居的东南,故称东院。宅院分为东西二路,西路为住宅,东路为花园,院内假山、翠竹、亭榭一应俱全,俨然一个二品大员的宅第。此宅一直被海淀卫生局使用,故保存完好,成了李莲英宅院仅存的一个。

0
太监博物馆  [保存到相册]

  石景山 全国唯一太监博物馆

  田义墓又称慈祥庵、石香炉庵,是北京第一座和唯一保存完整的太监墓,后来开辟为北京宦官文化陈列馆。 田义墓于明代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修建。田义是明神宗朱翊钧的司礼监掌印太监,颇受皇帝赏识,死后为其在石景山模式口的山坡上修建“显德祠”及寿域。田义虽为太监无子,但所收义子年年为其拜祭。及至清代,墓已废弃,无人管理。有一僧人至此,对墓园景物十分钟爱,恐其遭贪利奸徒破坏,于是奏请康熙皇帝批准,在墓园东邻建造一座慈祥庵,称为“东曲”,并将田义墓作为“西曲”归入庵中。由于庵前有一巨大的石香炉,“石香炉庵”便由此得名。 北京宦官文化陈列馆墓园坐北朝南,建制宏伟,布局讲究。周围有石墙,占地6000平方米。园中牌楼、享殿、坟冢、祭器等多用汉白玉石雕刻而成,精巧细腻,惟妙惟肖。其石刻供桌、石香炉,尤其是石牌楼尽显豪华壮观。石牌楼为火焰棂星门式,两柱两硬壁,冲天柱头为栩栩如生的石狮。 墓前矗立一对高大的华表,门前有文官、武将各一人。石门气派非凡,门两侧各有一浮雕的卧狮。墓园中有碑亭三座,亭顶内为石雕的盘龙藻井。中亭的碑文刻万历皇帝命田义镇守南京的谕旨;东西亭内的碑文分别记述田义的生平和功绩。碑亭后为石制享殿的残垣,殿中的石碑刻有清康熙帝的御批。享殿之后是石牌坊,其顶部已毁,门额上镌“古华阴渭川田公寿域”。

  穿过牌坊,为田义的墓冢,其冢圆丘形,墓碑刻“司礼监掌印太监兼掌酒醋面局印渭川讳公之墓”,周围饰云龙花纹。冢前有雕刻精美的石供器。 自墓冢右侧可进入墓室。墓室高大,长方形,拱形顶,正中建有石棺床。

  显德祠由门楼、华表、翁仲、棂星门、碑亭、亭殿组成,其工艺构思巧妙,雕刻生动精细。寿域由墓域门、神道、墓葬群组成。慈祥庵有殿宇两进,三楹,内供观世音像。两侧为禅堂。有一小门与田义墓相通。

  此外,北京宦官文化陈列馆除展出了封建社会太监的神秘生活,其珍贵的石刻艺术品与精湛的墓圆建筑,让人叹为观止。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模式口大街80号

  交通:乘地铁苹果园站下车换乘331路模式口站下,换336、396、959、746路汽车在首钢小区站下,乘337、354路石景山站下。

1
改造为八宝山革命公墓前的褒忠护国祠   [保存到相册]

  八宝山革命公墓 前身是太监庙

  新中国成立伊始,百废待兴。为了在北京郊区挑选革命公墓地址,周恩来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不要太远,交通要方便,今后群众还要去搞纪念活动;二是环境要美,不能随便找个地方就行。当然,公墓建起来后可以搞绿化,改善环境。再有就是尽量不占用农田……”

  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吴晗看中了八宝山。八宝山褒忠护国祠,当时里面还住着不少太监,当地人都叫它太监庙。褒忠护国祠,四周苍松掩映,格外僻静清幽。地有百余亩,房有百余间,还有树木果园,依山傍坡,不占用平地良田,风景秀丽,交通方便。

  护国祠的住持是信修明,宣统年间,他19岁时,不顾家人劝阻,秘密净身,进宫当了太监。辛亥革命后,他出宫进了褒忠护国祠,1930年当上了住持,成立了恩济慈善保首会,专门免费收养太监。经过多年苦心经营,到解放时,祠里已有自种地52亩,合伙种地157亩,出租地269亩。太监们种菜、种果树,自食其力,赶上年成好,蔬菜和果树收入颇丰。这里如同世外桃源,太监们安居乐业,过着半封闭的生活。

  筹备组的人找到信修明,把方案交给他,信修明安置在条件较好的北长街兴隆寺太监庙,年老的太监安置在琉璃河太监庙,其他太监安置在西斜街太监庙。护国祠人去祠空,祠院大门上贴着北京市郊区工作委员会盖着鲜红大印的封条。从此,褒忠护国祠结束了太监庙的历史,做为革命公墓的基地翻开了历史新的一页。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中关村社区 版权所有 / 京ICP证05038935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招商 | 联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