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环保科技 > 正文

揭秘《天安门》背后的科技元素

2012-05-19  来源:新华网北京频道
[字体: ]

  大型情景音舞诗画《天安门》16日在京公演,大幅全景北京城、虚拟的“北京人”、3D模拟天宫一号对接等表演令观众耳目一新,拍手称奇。记者日前走访了这场演出的特效制作团队,探寻其幕后的奥秘。

    《天安门》演出一开场,一名发光的“北京人”从远方跑来。从元大都、明清北京城,到充满现代气息的新北京,他带着观众遍览京城美景,时而跳跃,时而驻足,穿越了3000多年的历史。在稍后的表演中,这个“北京人”忽然走出银幕,让现场观众惊讶不已。

    “这段表演,我们采用了全息幻影成像技术,呈现出一种魔术感。”项目导演、水晶石影视传媒科技有限公司于江说。这些丰富的影像是在一块比手机贴膜还薄的全透明“银幕”上呈现的,银幕宽16米,高8米。其中,会发光的“北京人”是提前录制的一个舞蹈演员的影像,现场还有一个同样的“真人”。在表演中,真人与虚拟人交替出现,给观众以神奇的感觉。

    据了解,全息幻影成像技术是指通过介质的反射和折射,把影像立体地呈现在空中,表达出“海市蜃楼”一般的逼真效果。

    3D电影并不稀奇,但是在国家体育馆内宽达33米的弧形大屏幕上播放就很罕见了。在《天安门》演出中,8000余名观众戴上3D眼镜,一起重温了天宫一号的对接过程,场面壮观。为了让天宫一号的影像更加逼真,演出将屏幕设在半空中,观众需要仰头观看。

    据了解,这是“偏振立体成像技术”首次引入到大型演出当中,此外演出还开创了观看3D影像人数最多的全球纪录。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