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环保科技 > 正文

生态朱家湾 受益“五+三”

2012-06-08  来源:京郊日报
[字体: ]

秸秆气就是从这个火炉中产生的。     

    该做午饭了,密云县北庄镇朱家湾村的主妇张淑敏轻扭燃气灶旋钮,蓝色火苗蹿起,20分钟后,一盘香气扑鼻的“小鸡炖松蘑”端上了餐桌。“两年多了,俺家做饭一直用秸秆气,干净、实惠,火也旺。”站在没有了烟熏火燎的厨房里,张淑敏昨天(7日)告诉记者。

    张淑敏说的秸秆气来自村秸秆气化站。记者见到了正烧秸秆炉的村民王荣林,他将粗细长短不一的干果树枝一一填进炉里。“烧仨小时,得用2500斤树枝,烧出的秸秆气贮存在主气罐内,够村民用3天。”王荣林说。

    村民陈德存说,烧秸秆气所需材料出自村里的25万株果树。果树种植是村主导产业,每年修剪下来的树枝近200万吨,足够烧秸秆气用。村集体按照每吨300元的价格回收废弃树枝,他家每年光卖果树枝就能收入2000元,拿出其中的十分之一买秸秆气,足够用一年。

    “果树枝循环利用只是村资源循环起来的一方面,在水方面也实现了循环利用。”村主任李学志说,村里有眼200米深的水井,350户村民家家吃上了自来水。村民所有用过,包括洗菜水、洗澡水等在内的“二手水”以及冲厕所的水,都先流进自家污水井里,通过管道再流到村污水处理站,处理后的中水用于农业生产灌溉,一点儿也不浪费。

    “朱家湾位于密云水库上游,肩负着保水责任,建设新农村得实现保水、富民相统一。”李学志介绍说,作为国家级生态文明村和市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他们结合落实“五项基础设施建设”和亮起来、暖起来、循环起来“三起来”工程,近5年来村环境和村民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转变。村里每年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1000万元左右,其中80%以上为市、县两级财政拨付的专用资金,如果不是受益于全市新农村建设这一利民政策,村里的变化不会这么大。

    在朱家湾村,不仅所有街道均变成了平整宽阔的柏油路,就连小胡同都实现了水泥硬化;村民家门口儿依地势垒上了花池,栽上了绿化树;几位老人围坐在穿村而过的清水河畔的凉亭里,悠然自得地聊着家常。(记者马楠)

    亮点回眸

    “五+三”工程靓丽乡村

    朱家湾村是全市近4000个村庄中受益于“五+三”工程的一个典型。这其中的“五”是指五项基础设施建设,即村街坊路硬化、绿化;农民安全饮水;农村污水处理;农村公厕建设和户厕改造;农村垃圾分类处理。“三”就是“三起来”,即让农村亮起来;农民暖起来;农业资源循环起来。如今,“五项基础设施”工程所有村已提前完成,“三起来”效果显著。目前,“五+三”工程已累计投资213亿元,硬化街坊路7500万余平方米;改造老化供水管网1万余公里;建污水处理设施818处;安装太阳能路灯16万余盏。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