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环保科技 > 正文

中国北极科考队成功布放首个极地大型海洋观测浮标

2012-08-05  来源: 新华网
[字体: ]

  4日,中国第五次北极科考队在北纬70度、东经3度的挪威海布放了中国首个极地大型海洋观测浮标,这也是中国首次将自主研发的浮标和观测技术推广到北极海域,并利用大型浮标对海气相互作用进行连续观测。

    在布放现场,几十位科考队员共同将重达15吨、高15米的大浮标经由船载吊车布放到海面,并通过连接于浮标底端的缆绳将各种获取数据的传感器固定在不同水深位置。“目前,国内外大浮标多数运行在浅海,布放深海大型浮标鲜有先例可循,尤其是在北极圈内布放大型浮标,要面临长达4个月的极夜无法利用太阳能、极区低温导致传感器冻结以及恶劣海况等特殊问题。”大浮标主要设计制造单位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副研究员范秀涛说。

    目前,中国已全面掌握了大型浮标系统技术,包括浮标体结构技术,锚系技术,数据采集、存贮、传输技术等大批关键技术。据悉,这项由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共同承担的海洋行业公益专项就采用了传感器防冻、传感器和采集通信系统双机运行、太阳能和风力双发电装置等特殊设计,以保障大浮标能在低温、极夜等极地条件下正常工作。

    研究表明,被称为“北极涛动核心区”的北欧海不仅是影响全球海洋循环和气候变化的重要海域,也是影响中国气候变化的关键海域,而缺乏该海域气象水文数据一直是中国气候预报的薄弱点。

    第五次北极科考队首席科学家马德毅表示,通过此次在关键海域布放大型海洋观测浮标,中国科学家可以实时获取海洋大气相互作用观测数据,全面了解北欧海在全球海洋循环和气候系统中的关键作用,并应用到气候预报模式中,对于大幅提高中国海洋监测能力、海洋与气候预测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此外,通过大浮标获取的数据还将与挪威相关科研机构共享,促进相关领域重大科学问题的解决。

    据悉,全球现有600余套锚碇浮标长期连续运行,最知名的要数美国位于赤道太平洋的浮标阵列和日本在赤道印度洋的浮标阵列,它们对监测和预报厄尔尼诺现象都发挥了核心作用。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