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环保论文 > 正文

气候变化威胁发展中国家粮食安全

2011-06-17  来源: 中国环保网  
[字体: ]

 
老挝的这些水稻田该如何面对气候变化。(自mongabay.com)
  
 
肯尼亚图尔卡纳人饱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自mongabay.com)

  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气候变化、农业和粮食安全研究项目组近日发布报告,详细标注了未来可能因气候变化而导致粮食不安全的区域。

  这份名为《全球热带气候变化和粮食不安全热点地区分布图》的报告还推荐了一些可以采取的农业适应措施,以防止今后出现大范围的饥荒。

  联合国数据显示,全世界目前已经有10亿人挣扎在饥饿边缘。如果不迅速采取行动,让发展中国家的农民为更炎热、干燥的生长季节做好准备,那么到2050年,气候变化将可能会威胁数亿人的生存,特别是非洲和南亚地区的人们。

  该报告通过将历史上粮食不安全地区与预期可能会极大地受到气候变化影响的“热点”区域叠加,预测在未来40年内,严重依赖当地农业的地区的粮食产量将急剧下降。随着气温上升,这些农业地区将跨越“气候临界值”,大豆和玉米等作物将无法生长甚至成活。

  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的高级研究员波莉.埃里克森(Polly Ericksen)说:“这些地区的生存状况与区域作物的命运以及畜牧业的产量密切攸关,而且长期存在的粮食问题表明,农民们已经在挣扎求生,他们没有能力适应新的气候模式。”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如果有超过40%的5岁以下儿童下生长发育受到抑制,该地区的人口可视为长期处于饥饿状态。气候变化对农业的破坏可能横扫包括整个印度在内的南亚地区以及非洲部分地区。即使在今天,这些农业地区仍有3.69亿的饥饿人口,而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预计,到2050年,这些地区的作物生长季将缩短5%,生长季节的气温则可能超过30摄氏度。即便降雨理想,大豆可能也无法生长,玉米和水稻的产量可能会受到影响。

  拉丁美洲同样面临气候造成的粮食短缺风险,但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认为,该地区对此的准备将好于非洲或南亚。然而,数百万拉丁美洲民众几乎完全依赖于当地生产,且居住在可能会高度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地区。事实上,到2050年,在巴西东北部和墨西哥,每年具备良好生长条件的季节可能会缩短至120天。

  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的科学家帕蒂.克里斯杰森(Patti Kristjanson)表示:“气候变化的速度和为了适应所需要作出的改变程度将会(比以前)更大。在一些地方,农民可能需要考虑全新的作物或新型农作制度。”

  该研究项目组的作物育种专家目前正在开发在压力条件下茁壮生长的“备战气候”的品种。玉米是东南部非洲的主要农作物,研究人员建议,如果气温按照预测的程度上升,农民应改种更皮实的木薯和高粱。随着气候变化导致作物减产的风险不断增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农民将需要通过将畜牧业和农林业整合到其农业系统中来,从而进行多样化尝试。

  报告建议,热带国家应准备扩大其农业商品贸易,以此弥合国内产量和粮食需求之间的缺口。2008年和2010年的食品价格高企说明,粮食安全问题是国际事务,需要全球关注。但商品价格上涨也与砍伐森林行为增多有关,而伐木本身就会因排放温室气体而加剧气候变化。

  报告负责人之一的菲利普.索顿(Philip Thorton)表示:“开发出能有效克服这些挑战的创新性解决方案机会有限。如果我们要避免未来出现严重的粮食安全和生计问题,现在就需要作出重大的适应努力。”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