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环保论文 > 正文

学生营养餐为何令人不省心?

2012-04-25  来源:新华网
[字体: ]

  近日,央视《经济半小时》连续调查了云南、广西部分学校免费营养餐情况,在引发了学生集体营养餐安全事件的云南镇雄县顶拉小学,学生反映“豌豆闻起来是臭的,很难闻;不吃不行,要被罚款”;广西部分学校鸡蛋采购价高出市场价75%,猪肉与油豆腐的采购价比市场批发价都高出25%左右。(4月21日央视《经济半小时》)

    从今年春季学期开始,国家对160个试点区县的中小学生,每人每天给予3元钱伙食补助,财政拨款达到160亿元。但是,试点实施刚刚四个多月,即暴露出两个要害问题:其一是食品安全问题没有得到根本保障;其二是资金安全问题存在一定风险,每人每天3元钱的补助没有足额吃到孩子们的嘴里。

    “免费午餐”在民间慈善的层面曾经风生水起,有声有色,何以上升到政府行为之后问题频发?直接来看就是各种监督没有及时跟上。

    在民间慈善的体系中,受捐助学校的背后,有太多眼睛盯着食品安全和资金安全问题,让校方不得有一丝松懈;而上升到政府行为之后,地方主管部门以及校方,成了资金和营养餐的派发者。正是校方从被盯者到盯人者的角色转变,让免费营养餐变得不太安全。

    此外,在民间慈善的体系中,运行成本由于公开透明,被极大压缩,餐费是餐费,成本是成本,二者条分缕析。但是,在政府行为中,每人每天3元的营养餐补助,成了整个项目的运行资金,这就不可避免出现运行成本吞噬餐费的可能。事实上,中央财政的160亿元拨款,完全是孩子们嘴中的餐费。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要保证每一分钱都用到孩子们身上,就有责任解决餐费之外的运行成本问题,而不是在3元之内做文章。

    民间慈善的“免费午餐”是在当作公益事业在做,而政府计划落实到基层,往往就被当作了行政项目与任务去执行,其中的主观能动作用大有不同。所以,归根结底,保证上升到政府行为的免费营养餐安全,需要地方政府部门和学校将其当作事业去做,就像教育部负责人曾表示的:这不是可干可不干的事,而是必须要干的事;而且是只能干好,不能干坏的事。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