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环保论文 > 正文

5旬教师成“证书帝”戳痛的是社会疮疤

2012-05-19  来源:新华网
[字体: ]

  广东肇庆一名五旬教师17年间倾尽家财获“共和国之星”等各种证书200多个。家人称他现在穷得只剩下奖状了,并呼吁有关部门查处骗人评奖。(5月17日《广州日报》)

    人皆有名利之心。但杜伟新为了追逐虚名,17年间散尽家财,甚至影响工作,由高到低直至最终无所事事,用“走火入魔”来形容也不为过。为了获得某项证书,不惜花钱买,却不问自身是否果真具有获得证书的资格,这显然已经超出了证书肯定能力、给予荣誉的本义,只是个人偏执地对名誉的一种过分追求。这一点,报道中有个细节也可以做为证明:“只要有人在旁边恭维几句,杜伟新一高兴,就会请大家喝酒”。这活脱脱地就是一个现代的孔乙己!

    另一方面,各种评奖、证书等泛滥成灾,加上监管部门监督管理的不力,加快了杜伟新走向偏执的脚步。评奖、发放证书等活动近些年来可谓风生水起,其名目种类也可谓繁多。似乎什么都可以拿来做为一种荣誉。而一些监督管理部门,对可以有的正规评奖活动管理不严,对那些违规的,打法律擦边球的评奖,无法做到及时有效的查处。当“中华脊梁奖”这样的惊天骗局都能横空出世且横行霸道之时,各种假的、山寨的奖项,又岂能不浑水摸鱼?

    倾尽家财换来200多个“奖状”,“证书帝”杜伟新的悲哀,在于他对名利的过分追求,也在于花钱买荣誉的浮躁社会风气,加上失职的监管部门,共同导演了“证书帝”“拿证当饭吃”的闹剧。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