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环保论文 > 正文

大型情景音舞诗画《天安门》魅力何在?

2012-05-21  来源:新华网北京频道
[字体: ]

  这是一场城市精神与民族文化的生动诠释;这是一次科技元素与艺术底蕴的完美融合;这是一台专业精英与群众力量的联袂演出……

    大型情景音舞诗画《天安门》首轮演出日前在国家体育馆落下帷幕。连续三日,场内响起阵阵掌声、赞叹声、欢笑声,上万名观众为欣赏到这样一台精彩绝伦又倍感亲切的艺术佳作而兴奋不已。

    在历史坐标下书写“北京精神”

    舞台上,一位不断奔跑的“北京人”,从3000多年前一路而来,带领观众穿梭历史,体味北京城的变迁。从元大都,到明清时的皇城,到老舍笔下意趣盎然的老北京,再到充满现代气息的新北京——北京3000年的建城史、800年的建都史,尽浓缩于80分钟的舞台之上。

    透过“纪晓岚”“马可波罗”的笔触,观众看到了一个古老东方帝都的繁华;

    从“五四青年”的振臂一呼中,观众看到了民族危难的迫近;

    明月下,在卢沟桥狮子的愤怒眼神中,观众看到了屈辱与抗争;

    ……

    新中国成立了!观众的心情为之澎湃。仿佛刹那间,北京城恢复了曾经的生机与活力。

    重温2008年北京奥运会、天宫一号对接的辉煌瞬间,全场响起了掌声。

    寻常巷陌,街头人家。如今的北京城,不仅充满着历史的激情与责任,也是一个舒适、惬意的栖息之所。

    在历史与文化的激荡中,80分钟的演出戛然而止,留给观众无尽的回味。“《天安门》是一部内涵丰富的演出,带给我们视觉的震撼、心灵的启迪,带我们回顾了北京城的今昔过往,重温了历史的苦难和时代的前进,让我们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一位观众在留言中写道。

    在视觉震撼中感受时代进步

    在《天安门》的演出中,变幻莫测的舞台常给人以时空交错的视觉感受,令人拍手称奇。演出幕后技术团队主创、水晶石公司副总裁刘剑介绍,在《天安门》成功背后有不少先进的“秘密武器”。“为了达到最理想的艺术效果,我们突破了诸多技术难题,力求呈现出一种魔术感。让中国观众站在现代舞台艺术的时代前沿。” 刘剑说。

    ——“真假莫辨”的全息幻影成像技术。利用光影的反射和折射,演出将丰富的影像在一块宽16米、高8米的比手机贴膜还薄的全透明“银幕”上呈现,丰富了布景的表现力。在表演中,真人与虚拟人交替出现,带给观众无比神奇的视觉体验。

    ——首次在舞台上综合运用多层360度旋转舞台、180度环形LED大屏幕,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为了“天宫一号”的影像更加逼真,演出将屏幕设在半空中。几千名观众戴上3D眼镜,一起重温了天宫一号的对接过程,场面壮观。

    能够在舞台表演中感受到“梦境”的色彩,是《天安门》令观众交口称赞的原因之一。“在童话一般的星空中,宇航员从天而降,把手伸向仰头的孩子。两个人一起凌空而起,飞向太空。”每每演到此时,在场观众都不由自主地鼓起掌来。

    “场面十分震撼,回去要给没来现场的同学们讲一讲。”北京科技大学学生李盛子说。以前只能在脑海中出现的场景,在高科技的帮助下都实现了,令他大开眼界。

    在美丽舞台上展现群众力量

    “早在创意阶段,我们就认为既然是人民的天安门,演员中一定要有老百姓。”《天安门》总导演陈维亚说,“我们的社会已经发展到了一个老百姓关注自己的时代,人们希望自我价值得到尊重。”

    舞台上,一名“80”后环卫工人的出现,吸引了大家的目光。随后,公交劳模李素丽、“最帅交警”孟昆玉等代表登台亮相,都让观众眼前一亮。他们与莫华伦、谭晶等知名演员,以及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北京京剧院、中国杂技团、北京儿童艺术剧院、北京戏曲学校、北京歌舞剧院等专业的表演团队一起演出。

    从83岁的“遛早儿”老大爷,到4岁正在上幼儿园的小朋友,都由市民用真实身份扮演。这些百姓身边的元素让节目一下演到了人们“心坎儿”里。“我听到歌曲《我的北京,我的家》就特高兴,因为正是我们老唱的歌。”8岁小学生孟凡奇说,“希望有一天,我也能登上舞台演出。”

    “人民喜闻乐见,也是选择音乐的标准,无论是《打倒列强》还是《黄河》,或者《让我们荡起双桨》,包括最近在电视和广播里热播的《我的北京,我的家》,都是广大群众耳熟能详的。”《天安门》音乐总监、著名音乐家卞留念说。

    知名编导张继钢对《天安门》赞赏有加,在他看来,舞蹈演员、杂技演员、声乐演员和不是专业出身的市民演员,都配合得不错。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