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环保论文 > 正文

医术与心术不应是两难选择

2012-09-14  来源: 东方网
[字体: ]

 杨女士在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做手术时,一块手术刀碎片掉到她体内找不着了。她问医生:“这个东西掉我身体里,有什么危害?”医生回答:“你知道我们这一把手术刀多少钱吗?好几十万块钱。就因为做你这个东西,才给我们弄坏了,我们都不能使了,我们多倒霉啊。”

    曾有患者因为一张残留于体内的纱布,经受了多年的“莫名病痛”,最终涉事医院认错道歉、赔偿不菲。本例中,碎裂的手术刀片掉入病人体内,蕴含的隐患令人肝颤。有关医生不但不顾及患者安危,反而声称是患者“弄坏”了手术刀,不仅是赤裸裸地卸责,更看不到一丝的医者仁心。

    前段时间放了一部反映医患关系的电视剧《心术》。从片名可知,治病救人靠的不仅是医术,更考验着医生的良心。片中的一些观点令人思索。一是说:如果某个医生技艺高超,却心术不正,也没有资格当医生。二是发问:在一个人品不佳、技术不错的医生,与一个技术一般、人品极佳的医生之间,你会选择哪一个?

    不得不说,面对上述问题,患者很难作出合理的选择。对医院机构而言,根本就不应让已经疾病缠身的患者面对上述两难。

    退一步说,即便患者给医生送红包,也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任何手术都有风险,收了红包的医生也不能保证手术的成功。同时,收红包的医生会令整个医生群体(包括不收红包的医生)陷入道德困境,患者也会在“宁可信其有”思维下,试探着给所有医生送钱。由此可能导致,医院的风气越来越糟。一旦治疗或手术发生意外,患者家属要么归咎于“没送钱”,要么认为医生“收钱不办事”,医患问题会陷入恶性循环。

    不免想到,古希腊著名医生希波克拉底的誓言,该誓言是几乎所有医学院的学生入学的第一课。誓言郑重承诺:我愿在我的判断力所及的范围内,尽我的能力,遵守为病人谋利益的道德原则,并杜绝一切堕落及害人的行为……说到底,用人要讲“以德为先”,这同样应当贯彻于医生的培养与教育中,从选拔医疗人才时做起。

    当然,仅有道德说教远远不够。为了避免消极的“染缸效应”,改变医院的收入来源不可或缺。近期,北京一些医院开始实行医事服务费制度,同时停止医院的药品加成。这将改变以药养医的格局,使医生没有开大处方提成的可能,封堵医药代表给医生回扣的渠道,使医生回归靠技术吃饭的本位。

    同时,各级政府必须不断加大对医保与公立医院的投入,承担起社会保障守夜人之责,让医疗费用更多地实现医保等“转移支付”,扭转医生从患者身上“赚钱”的状况,避免医患的直接利益冲突。

    医患和谐、彼此理解并非朝夕可以达成,仍需要各方的协同努力,在创新制度与架构改革上发力探索。在这一过程中,医疗机构应多做有益于患者的事、促进医患互信,不做加剧矛盾、引发冲突的导火索。对于本例这样的脱责冷血言行,医疗主管部门不应等闲视之,更不能护短。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