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环保论文 > 正文

“蓝印章”再刺中国教育之痛

2012-09-30  来源: 新华社
[字体: ]

    图片说明:网络图片,表现不好的学生脸上被老师盖上蓝印章。

    深圳一所公办小学的老师在“表现不好”的孩子脸上盖“蓝印章”以示惩戒,引起网民激烈讨论。“中国网事”记者调查发现,被盖章学生因此遭到耻笑,自尊心受到伤害。目前,涉事老师和学校均向学生和家长道歉,涉事老师已暂时休假。专家认为,“蓝印章”与此前的“绿领巾”、“差生不听话押金”等行为一样,是在为学生“贴标签”,背后是急功近利的错误教育观念。

    娃娃脸上盖了“蓝印章”

    深圳龙华新区民治街道上芬小学三年级一班的3名学生25日被老师在脸上、手上等部位盖上了蓝色的印章。一名被盖章的学生27日对“中国网事”记者说,“大家都知道蓝色代表不听话,表现差,很多同学都在笑我,我很伤自尊心。”这名学生称,他曾要求老师将印章盖在手上,不像脸上那么明显,但遭到老师的拒绝。老师还要要求他,只有回家才能擦掉。

    据涉事郭姓老师介绍,从今年年初开始,上芬小学推行“海燕争星”主题教育活动,每个孩子都有专门的本子用来盖上特定的印章。专心听讲等表现优异的盖上红色印章以示奖励;违纪等表现不好的盖上蓝色印章以示惩罚。集齐一定数量的红色印章后,可以获得校长在全校颁发的荣誉奖章,并可填写一张“心愿卡”由老师或家长帮助实现。

    郭老师说,考虑到印章盖在本子上无法消去,她就想到盖在学生身上奖惩分明,特别是督促表现不佳的学生努力表现,争取少得蓝章,多得红章。事后她已认识到这一做法欠考虑,已改正并向学生道歉。

    “蓝印章”事件引发网民广泛质疑,有网民指出,盖在孩子脸上的印章,会成为烙在孩子心底的疤痕,严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教师的这种做法是明显的区别教育,有违教育公平原则。也有网民认为:“这跟古代给犯人脸上刺字有什么区别?”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不是“差生”,更不是“犯人”,教师应当少一些粗暴,多一份爱心,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宽容的氛围中健康成长。还有网民写打油诗评论:“学校不是屠宰场,岂能人脸盖图章?标签教育当废除,莫让孩童透心凉。”

    学校致歉强调“爱的教育”

    上芬小学副校长李裕27日接受“中国网事”记者采访时说,“印章”用于学校开展的“海燕争星”活动,目的是鼓励学生争优上进。在实际操作中,老师一般会慎用“蓝印章”,身上盖蓝章是个别案例,蓝章通常都会盖在本子上,郭老师是“好心办坏事”。

    “郭老师年轻,当时一位学生已经连续3次未完成作业,情绪没控制好,所以盖脸上了,没有考虑到后果,学生回去没有擦干净脸上蓝章,家长看到了很不乐意。”李裕告诉记者,此次事件发生后,学校已经召开会议对所有老师进行教育,规范老师行为。校方已向几名学生的家长致歉,今后不会再发生在学生身上盖章的情况。

    记者获悉,事发后当事教师遭受巨大压力,学校决定让其休假,所教授课程暂由其他老师代教。记者27日下午在该学校看到,三年级一班的学生正在正常上课。李裕说,“海燕争星”活动还将继续开展,但将更加强调教师对学生“爱的教育”,鼓励老师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不再给差生“贴标签”。比如,考试分数不高的学生如果帮家长做了家务,周末在社会上做了义工,老师也会对学生进行奖励,不将分数作为唯一评价标准。

    教育需着眼长远摒除功利

    深圳龙华新区民治街道宣传文化科负责人李晓文认为,对于“不上进”的孩子贴标签做法欠妥,学校争优评比工作如果造成歧视,就背离了教育的初衷。奖惩有别,但也要讲究方式方法,“贴标签”绝对不可取。

    儿童心理专家、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童发育中心主任邹小兵说,有些孩子自律性差、注意力不集中,症结往往在于其家庭环境或心理因素,不从根本上改变这些症结,却给孩子“贴标签”,会给孩子造成难以愈合的心理伤害。邹小兵认为,不是每个孩子的专长都是“考高分”,老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其他专长并合理引导,以鼓励为主,即便是批评也不能武断和粗暴。

    记者了解到,去年10月,陕西西安未央区一所小学给所谓的“差生”佩戴“绿领巾”,引发社会各界强烈质疑。今年2月,江西吉安市一所小学要求学生上交“不听话押金”,再次掀起舆论轩然大波。

    为何在“反歧视”、反对校园“软暴力”的呼声不断高涨的今天,再次出现“蓝印章”事件?不少专家提出,“刺字式”教育之所以层出不穷,是急功近利的错误教育观念使然。只有当学校和教师真正放下“唯分数论”,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这些歧视性、侮辱性的“软暴力”才会从校园消失。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