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环保论文 > 正文

秦火火事件提醒别让“推手”钻空子

2013-08-23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字体: ]

 铁道部已向在“7·23”动车事故中意大利遇难者协议赔偿3000万欧元(折合人民币接近两亿)、张海迪拥有日本国籍、李双江之子并非其亲生……

    这些耸人听闻的“内幕消息”,经过微博发出并经“大V”转载后,个个都成了网络热点话题。但有谁会想到,这些说法全部来自网络红人“秦火火”“立二拆四”等人的杜撰呢?近日“秦火火”“立二拆四”等人因涉嫌寻衅滋事罪和非法经营罪,被北京警方刑事拘留。

    无中生有的谣言,竟然都成了热门话题,说明网络谣言对社会影响之大,对舆论环境毒害之深。这种故意编造谣言的行为,不仅污染了网络空间,也可能损害个人和组织的合法权益,理应依法严厉打击。

    虚假的谣言,为何能够顺利得逞并欺骗众多网民?首先当然是因为谣言编造者别有用心,处心积虑。但有些网民也缺乏应有的细心、责任和辨别,被网络谣言所裹挟,成了“起哄”的和“抬轿”的。当然,其中有人可能带着个人情绪,例如曾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对社会某些问题总带有成见。谣言顺着网民的情绪挑起事端,迎合网民的心理,情绪往往一点就着。这类网民虽然也是网络虚假信息的“受害者”,但是,不加思辨的跟风炒作,自身也有应反思之处。

    更有甚者,有的网民包括一些“大V”,由于法治观念淡薄、公德意识差,被“网络推手”花重金收买,为谣言推波助澜。对这部分人应依法严惩,让其付出应有的代价。

    当然,网络谣言的广泛传播,并非“网络推手”有多么神通广大,也因为公共责任有所欠缺,让“网络推手”钻了空子。“网络推手”利用了社会管理的弱点,扣上莫须有的罪名,撕开口子进行攻击。比如,“网络推手”制造“红十字会强行募捐”的谣言之所以能够骗到人,这是利用了“行政扣捐”的习惯性做派制造混乱,有的网民不假思索地转发、跟帖、留言,给了“网络谣言”滋长的养分。又比如,“网络推手”之所以成功制造“动车事故天价赔偿”谣言掀起舆论波澜,是拿外国人的“超国民待遇”做文章。

    要让网民不信谣、不传谣,也对社会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行政执法必须依法、公平、公正,信息尽可能地公开透明。否则,就可能被“网络推手”利用,成为煽动社会情绪的切入点,欺骗“不明真相的网民”。有关部门应该像雷厉风行打击网络谣言一样,真正提高管理水平和公信力。

    “网络推手造谣”带来的传播责任思考,是立体式的:政府、媒体、网民都要有所反思。如果各方都能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做负责任的网络传播者,谣言就会失去生存的土壤。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