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环保论文 > 正文

中国车价最贵岂能只怪“人傻钱多”

2013-08-24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字体: ]

 近日关于“中国车价全球最贵”话题的讨论不绝于耳。日前,知名汽车营销专家,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有形汽车分会副会长苏晖表示,进口车价高不能光怨经销商,消费者也有责任。消费高价进口车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面子问题,经销商的心态就是既然加价多少消费者都愿意买,那不卖高价白不卖。这种奇特的消费行为助长了进口车三倍、五倍的价格。(8月21日《中国新闻网》)

    好面子、讲排场,是国人的普遍心理。对于一些人来说,不管是否真的喜欢高端越野车,也要买一辆路虎来充充面子。这种消费心态固然不可取,但问题是消费者愿者上钩,厂家和经销商就可以趁火打劫吗?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有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即使按照最高税率计算,进口车在华销售价格也不应超过国外市场的两倍,但市场上很多产品动辄是国外的三五倍,如此坐地起价显然违背了“价格合理”的公平原则。

    无论在哪个领域,消费者对某些品牌的热衷都是很正常的现象。对此,许多厂家都是通过薄利多销的营销策略,既获得可观的利润,又进一步赢得市场份额。进口车则是反其道而行之,利用公众的热捧漫天要价,大发横财。厂家和经销商的底气,恰恰来源于垄断地位。现在中国每卖18台车,就有一台进口车。由于独家经营,国外汽车厂商就掌握了中国市场定价权,通过限价销售、垄断零配件配售、禁止经销商跨区域销售、严罚低价卖车经销商等手段,操纵价格攫取暴利。经销商也和厂商达成了某种默契,故意制造进口车短缺现象,消费者只有加价之后才能拿到现车。这种价格壁垒严重削弱了品牌的内部竞争,损害了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已经涉嫌纵向垄断。

    据国家发改委相关人士介绍,价格监督和反垄断部门密切关注进口和合资汽车领域的价格问题已不下两年。继今年2月对茅台和五粮液的纵向垄断开出4.49亿元重磅罚单之后,公众期待有关部门尽快对进口车启动反纵向垄断调查,严格依照反垄断法进行查处,推动畸形价格回归理性。

    同时,进口车暴利,也折射出现行管理政策无法适应市场。业内人士指出,2005年出台的《汽车品牌销售实施管理办法》,随着近些年进口汽车贸易量激增,政策弊端凸显。一些品牌厂商利用政策漏洞,掌握了行业主导权,使其获得垄断地位并牟取暴利。罚垄断是治标,完善政策才是治本。重新依据国际惯例,建立汽车贸易的自由竞争市场环境,应尽快提到议程上来。

    此外还应看到,作为国内汽车产业的利益代言人,苏晖副会长抛出“人傻钱多”论,也不乏对一些消费者热捧进口车、冷落国产车的“嗔怪”。不过,正如国产奶粉不争气给了洋奶粉乘虚而入的机会,要想消费者不热捧进口车,还得国产汽车给力才行。对于进口车宰客,国内汽车厂家和协会不能摆出一副隔岸观火的姿态,而正视与国外汽车在外形设计、技术研发、质量标准等方面的差距,做大做强民族品牌,用实力赢回消费者,同时也迫使进口车低下高傲的头颅。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