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环保论文 > 正文

转变观念压岁钱才能压住邪祟

2014-02-11  来源: 千龙网
[字体: ]

 每年春节,给孩子压岁钱是中国的传统习俗。然而经济条件越来越好,压岁钱的传统寓意却渐渐走样,大人们拼面子发压岁钱,孩子比谁的压岁钱多。近 日,新京报记者调查北京90名10到13岁孩子发现,孩子们今年平均收到4867元压岁钱,比去年上涨了5%。其中,收得最多的孩子,压岁钱有2万元。 (2月10日《新京报》)

  中国传统中的压岁钱,寓意“压住邪祟”,是长辈对孩子的一种祝福,包含着特殊的心意。可见,压岁钱压根儿就不是钱的问题。只可惜,随着物质生活 的丰足,人们就逐渐把压岁钱的实用性意义给强化了,在钱的“牛角尖”里计较得失——大人们拼面子比发压岁钱,孩子则比谁的压岁钱多。于是,压岁钱再没能压 住邪祟,越来越成为一种人情负担和心理压力。

  压岁钱压不住邪祟,是人们观念出了问题。随着物质条件的优越,人们的观念思维的“与钱俱进”、社会环境的同化袭扰、以及维系情感的环节错位,共 同强化了人情负担。更因为“常回家看看”亲朋故友的次数越来越少,情感亏欠则越来越多,“一包糕点、一袋水果、一壶老酒”走亲访友的旧俗,就被“烟酒随 行、好事成双、红包奉上”的物质符号所取代。原本具有象征意味的压岁钱也随之层层加码、水涨船高。人们不得不年复一年地为越来越肿的“面子”买单。

  变味的压岁钱除了经济负担,对孩子的影响最大。按理说,家家都有小孩。压岁钱也是亲朋好友大人之间的礼尚往来。孩子收到多少红包,父母就要回馈 对方多少,有时还会适当增加一点。说来说去,是一种以金钱交换为符号的感情交流。遗憾的是,被金钱“量化”的压岁钱文化,让大人都很难不去斤斤计较。显 然,对于懵懂的孩子来说,不乏得意的炫耀和出于自尊的要强攀比尽管无邪,却让他们无意间被“物质漩涡”所吞没。当然,对于部分官员,逢年过节子女压岁钱也 会成为腐败的“新战场”。于是,孩子们在“金元时代”的潜移默化中,不幸成了被邪祟侵蚀的一代。

  倘若不给观念把脉,就永远也找不到治疗邪祟的处方。碰到钉子就该向钉子学习。人情负担何尝不是倒逼淳朴习俗的一次机缘?正如持续严重雾霾引动了 “绿色春节”的倡议,在人情负担、红包文化日益膨胀、令人“压力山大”的复杂情绪和社会进程中,传统文化的复位和亲情乡愁的回归,或许能够加速重构亲情脉 络和人际良俗,并逐渐消除盲目攀比的心态,让“千里送鹅毛”、“君子之交淡如水”重新成为时尚。

天下事为之则不难。我所在的小城,就有返乡青年自发组织的“集体拜新年”活动,给村里的老人发礼品、给孩子送文具、给父母乡亲送表演拜大年—— 没有红包、没有负累,依然其乐融融、年味醇厚。想必,我们需要做的不是无休地抱怨,而是大胆地去表达、简单地去尝试。长此下去,压岁钱的美好象征就能够压 住人们心中的浮躁、物化和攀比等种种邪祟,默化出和睦、相亲、理解互助的淳朴乡风和节俗来。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