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爆料,中国游客赴日抢购的热门货之一——温水洗净马桶盖,竟然是“中国制造”。兜兜转转绕一圈,“洋货”原来是“土货”,引发议论纷纷。
其实,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全球生产、全球消费已是常态,很多商品已经没有明确的“血统”,在各国自由行亦不足为奇。是买法国包包还是德国炊 具,是购美国手机还是日本马桶盖,买多少、买自哪里都是个人意愿,无可厚非。更何况,出外旅游给家人朋友带点当地礼品,是很多国人的习惯。即便从国外买回 中国制造,同样是对国内产业发展的支持。将普通人的消费行为,动辄上升到民族颜面、爱国精神等层面,恐怕有点小题大做了。
当然,在不纠结之余,对一种商品换个市场就能身价翻番还遭遇疯抢,也值得说上两句。平心而论,国人海外疯狂扫货,或许有些“任性”,但并不都是 “钱多人傻”。除了价格因素外,长期以来,很多人笃信“投放国内的是次等品,出口国外的是优等品”,为了质量过硬,不惜大老远从海外往回搬。说到底,生产 标准的区别对待,服务质量看人下菜碟儿,是国人购买力“外逃”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
如今,全球经济仍不景气,中国人的购买力越来越被世界各国看重。对于本土企业来说,同样面临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更没有理由将这么大一块消费蛋 糕拱手让人。在技术研发、产品创新上做得更拔尖些,在产品质量、售后服务上做得更到位些,内需活力方能充分激发。而这,也有赖相关部门把责任担起来,出台 政策举措要统筹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同时要提高国产商品的质量标准,加大监督力度。大家通力合作,何愁消费不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