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环保论文 > 正文

“让”出来的交通,反而更快了

2016-08-13  来源:解放日报
[字体: ]

在内地生活了15年的上海思慧德安防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姜贺松没有料到,他驾驶着公司车辆在路口礼让行人时,竟意外“堵”了上海市副市长、市公安局 局长白少康的车,他更没想到,白少康特意记下他的车牌号,在电台接受访问时为他点赞。他甚至记不清事情发生在哪个路口,因为“这是我开车的习惯。”

  这样一桩“小事”,为何会引起这么大的关注?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恰恰说明大家对社会提升法治意识的热切期盼。

  支小马路上,驾驶员停车让行

  “三年前我刚从日本回来,在南京西路西康路绿灯时过马路,一辆出租车刷地一下转弯过来差点撞到我。我拍着引擎盖让对方注意,驾驶员居然说我  ‘眼睛有毛病!’。”8月4日15时许,在南京西路西康路处,正在等候过马路的市民张雯讲了令她“耿耿于怀”的一件事。不过现在张雯觉得:“这段时间明显 感觉上海车辆驾驶习惯在变好。”驾龄21年的市民于强说:“大家越守规矩,交通反而越好。”

  支小马路一度是车辆不礼让的“重灾区”。浦东新区浏河路是一条小马路,8月9日上午9时许,记者随几名老人通过这一道路,正好遇上一辆行近斑马线的黑色小客车。有老人“习惯性”地站在斑马线中间等车先行,驾驶员却在车内微笑挥手,待行人全部通过马路后才再次启动。

  机动车守法带来“连锁效应”

  “如果驾驶员能做到斑马线前、转弯时礼让行人,那么违法鸣号等行为也会相应减少。”浦东新区昌里路是一条热闹的商业街,靠近上南路处人流量极 大,多部公交车需要在此右转。附近一家商铺的老板告诉记者:“以前这些公交车都是按着喇叭开道,现在转弯时都小心礼让,有时见人多索性停下来,喇叭声少了 许多。”

  在记者的实地体验中,一些高峰曾“争分夺秒”的路口,情况也发生了变化。7月28日上午8时许,记者在曲阳路四平路上看到,早高峰时车辆较多, 绿灯刚刚要转黄,就有车辆立即减速。附近上班的市民告诉记者:“以前看到绿灯快结束了,有些车跑得更快了,结果反而滞留路口。如今管得严,车辆不敢滞留路 口,干脆减速礼让行人。”

  而记者日前在随市民罗先生驾车时也发现,一些斑马线上,行人看到车辆减速或停车等候时,反而会加速小跑经过路口。罗先生说:“大家都守规矩,反而速度快了。”

  司机行人管理部门都要“换位”

  不过记者在实地走访中发现,礼让行人还没有成为所有驾驶员的习惯。8月10日晚20时许,在上大路上的乾静园和成事高邸两个小区门口,记者都发 现,连续多辆通过路口的车辆不仅没有减速,反而经常使用双跳灯示意行人“让路”,不少行人刚走上斑马线,就被疾驰而来的车灯晃眼,不得不退回路边。

  “实在没法让。”驾驶员王先生告诉记者,“如果在斑马线前停车,有可能造成追尾。”但当记者询问车速较慢时是否就能礼让,王先生回答:“也不行,容易堵上。”

  事实上,礼让斑马线不单纯是文明行为,而是法律规定。《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七条规定,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 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

  “行人也应‘换位’思考。”7月23日,记者随罗先生驾车时就遇到这样的情况:一名年轻女子站在斑马线处打手机,连续三辆车减速让行,可这名女子并没有过马路的意思:“这样的‘马路奇葩’不少,行人的法治意识同样有待提高。”

记者在常德路999号小区门前看到,这里设有一条过街斑马线,但前方约30米处就是常德路余姚路路口的斑马线。一些驾驶员反映,两处斑马线距离 太近,减速或停车反而不太方便。他们希望斑马线的设置更加合理:“管理部门、驾驶员和行人,如果都能换位思考,形成的决策和设置的标志标线才能更加合理, 为交通参与者创造更方便、也更愿意遵守的法治环境。”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