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环保论文 > 正文

公私分明从小事小节做起

2017-01-21  来源: 北京日报
[字体: ]

 南宋诗人周紫芝在《竹坡诗话》中载:李氏家族有一人为官廉洁,公私分明。一天,他正在烛光下办理公务,有人送来一封家书。他当即灭掉公家的蜡烛,点上自家的蜡烛。“见小利,不能立大功;存私心,不能谋公事。”故事的背后是可敬的公私分明。

    为官从政、廉洁为先。党员干部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首要面对的就是如何正确处理公与私。对此,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为我们作出了非常 好的榜样。毛泽东同志为中国革命先后牺牲了六位亲人,新中国成立后,却多次拒绝为亲属安排工作。周恩来同志即便是理发、招待客人、到老百姓家吃饭也从来都 是自掏腰包。斯人已去,风范长存。老一辈革命家这些公私分明的政治操守永远是党员干部学习、践行的楷模。

    针尖大的窟窿能透过斗大的风。现实中,不少党员干部个人与公家不分,人情与原则混淆,一有机会就搞公车私用、公款吃喝、公费旅游那一套。这 些公私不明、损公肥私的行为看似还算不上贪腐,却极易麻痹人的行为、腐蚀人的意志、摧毁廉洁防线。近些年来落马的干部,特别是一些高级领导干部,无不是公 私不分,将国家公器作为谋私工具,最终严重腐蚀了党的肌体,也让自己走向了党和人民的对立面。“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这些凭借权位大肆进行权权交易、权 钱交易、权色交易的“老虎”们,无论隐藏多深、无论时间长短,最终都难逃被捉的命运。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从一个个小事小节中,可以看到人的本色。党员干部要讲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大公无私,这是党性 要求,也是修德境界。始终保持对纪律和规矩的敬畏,坚持“有所行,有所止;有所为,有所戒”,不为私欲所动,不为私情所困,不为私利所惑,这样的共产党人 才是合格的、好样的。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