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环保社团 > 正文

北京朝阳区麦子店街道老人社区“入托”

2011-11-03  来源:北京日报
[字体: ]

  车接车送,睡觉吃饭,测压按摩,看书打牌,康复训练

    81岁的朱肇本和60岁的杨俊平夫妇俩,现在基本不着家了。

    早上7时多出门,下午6时多回家。对他们来说,这才是他们周一到周五最规律的生活。白天这段时间里,他们不是去上班或者逛公园,而是像孩子入“托儿所”一样,前往设在霞光里社区的麦子店街道养老助残服务中心“入托”。只有周末,他们才会在麦子店街道枣营北里社区的家中呆着,和亲戚朋友热闹相聚。

    专车接送,一日三餐随便吃,有自己的专属床位和卫生间,社区卫生服务站全科医生测血压、填健康档案,在护士指导下健身、康复训练,还能和其他14名“入托”的老人一起聊天、打牌。这就是在养老助残服务中心日间照料室“入托”的惬意生活,一个月只需交800元即可,并且可以使用养老助残服务券。

    下午3时一刻,当按摩椅的震动停下时,60岁的杨俊平睁开略微惺忪的双眼,看见记者后露出了笑容:“真舒服!我这腰不太好,每天睡一下这椅子很管用。”一个多月的“入托”生活,让杨俊平的腰疼减轻了不少。

    这间四五十平方米的房子里,除了两张价值两万余元的按摩椅,还有象棋、围棋,牌桌、麻将桌,数十种报刊杂志等。“可好玩了。在这里一点也不会觉得孤单、无聊。”杨俊平说。

    出门右转,跟人造葡萄架下几名老人打个招呼,杨俊平进入了隔壁房间。她的爱人朱肇本正坐在床沿上看报。看见老伴回来,老朱赶紧汇报:身体感觉挺舒服,上午测血压就很正常,放心。说着,他习惯性朝西指了指。他的房间往西30来米,就是社区卫生服务站。“前阵子在家犯病,赶紧叫救护车送到北京医院。真吓人。”妻子杨俊平告诉记者,“现在每天挨着卫生站,护士医生对我们健康都很了解,放心多了。”

    街道办一位负责人说,当初设计养老助残服务中心时,特地选择了这块挨着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平房。为此,原先在平房办公的社区居委会,挪到了另一处租赁房。“解决了老人的健康护理问题,满足老人‘接地气’的需求,又方便老人出行。”

    正说着,头一间房里传来一阵说话声。“中午又是花卷、米饭,花卷太大,吃不完只能扔。我晚上想吃面片儿汤、疙瘩汤……”87岁的李方正向服务员提意见。两名服务员很快记下了他的要求,送到了社区门口的“社区食堂”,建议每周在晚上增加一两次疙瘩汤。

    据介绍,这个社区食堂也是街道办请一家民营企业开办的。除了给社区养老助残服务中心的老人供餐,社区其他老人也可以来消费,一顿午餐只要6元钱。“一个月下来,光是养老服务券就能收四五千元。”餐厅经理说。

    下午5时50分,吃完晚餐的老人陆续走出房间。司机吉峰打开车门,和服务员半扶半抱着76岁的常文明上了车;一名坐轮椅的老人则通过车后门的自动升降器进入了车厢。“先送附近社区的8个老人回去,第二拨再送住得远的老人。”

    在朝阳区,目前已经建立64家这样的社区养老助残服务中心,吸引了近千名老人“入托”,享受了社区养老带来的便利服务。“离家不离社区,就能享受敬老院里的全套服务。”杨俊平说。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