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环保社团 > 正文

全国首个跨省市供热 三河热源今起温暖通州

2011-11-05  来源:北京日报
[字体: ]

      

    昨天,在三河热电厂,工人检查热网加热器的工作情况。    

    今起,河北三河热电厂的余热将流向紧邻的北京通州区。今年冬天,通州居民三分之一的供暖将由外埠提供,这是全国首个跨省市供热项目。今后,北京还将探索域外引热模式,实现多地共赢。

  三河热可覆盖1/3通州

    昨天,在河北省三河市神华国华三河发电有限公司中控室,总经理张顺剑告诉记者,“管道内注水基本完成,5日起将抽取高热蒸汽注入供热管道内,逐步提高管道内水温。8日以后试暖,15日起正式供热。”

    今年冬季,三河热电厂为通州供热面积可达到760万平方米,相当于通州1/3的供热将由这个域外电厂提供。

    2005年,三河电厂拟建二期工程,北京市发改委获悉后,提出二期工程建设热电联产机组,将发电余热引入北京通州的方案。这个方案最终获得国家发改委的支持,修改后的方案不仅将电厂能源利用率由35%提高到55%,还为通州提供清洁而稳定的供热保障。

    “三河热电厂输热管线连接了北京和河北两地,是国内首个跨省市供热项目。”北京市发改委能源处处长高新宇说,这个项目总投资达到22亿元。仅潮白河等河流就穿越了6次,穿越京哈高速等道路5次,穿越京秦铁路3次。此外,还遭遇了流沙层、淤泥层、卵石层、垃圾回填区和地震断裂带等多处复杂地况。

  域外引热替代90座小锅炉

    “三河热引入通州后,替代了90座燃煤小锅炉,可以解决分散小锅炉供热能力不佳等问题,同时,对通州环境也是非常大的改善。”通州区市政市容管委副主任胡大为说。

    2008年,在明确三河引热方案后,市发改委调整通州新城供热保障方案,将原计划新建6座大型燃煤供热中心的方案,调整为以三河电厂发电余热为基本热源,配套建设2座燃气锅炉房和1座燃煤供热中心。新方案意味着,今后每年将减少通州本地燃煤量60万吨,减少烟尘排放量60吨。

    通州同时建起的玉桥、竹木厂两处调峰燃气锅炉,将可起到尖峰调节作用。“在最寒冷时,燃气锅炉将启动,为三河热升温,保证居民家庭的供暖温度。”

    据了解,以往通州城区分散的燃煤小锅炉供暖,有时室内温度仅为16℃,集中供热后室温可高于本市的供暖标准。

  以买代建解决供热瓶颈

    “25公里内,是热电厂比较经济的服务半径。”张顺剑介绍说,三河热电厂出水温度将达到130℃,经过22公里的管道运输后抵达通州。据预测,每10公里温度将损耗1℃,到达通州新城温度损耗2℃左右,并不影响居民家庭供暖。

    张顺剑透露,三河电厂将建设三期工程,将来也有一部分用于北京供暖。到“十二五”末,整个通州区将有4400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供热由三河热电厂承担。

    “以买代建”方式,是北京供热改革正在探索的新模式,政府通过购买热能代替自建热源,不仅提高了周边电厂利用率,同时解决北京地区供热瓶颈,实现了两地双赢。

    高新宇表示,北京市正考虑在部分地区推广通州外域引热经验,在从河北引入热源为本市区县临近河北的重点镇提供冬季供热。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