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延庆县沈家营镇,有一个叫冯庄的小村子,全村共72户人家、212口人,不同宗,不同祖,却不分你我,亲得像一家人。这家盖房子那家义务帮工,一人患病全村跟着揪心,村干部的私家车大伙儿都能用……他们用自己特有的质朴和爱心,续写着一个又一个和谐团结、互助互爱的感人故事,成为远近闻名的“厚德村”。
在冯庄村,提起68岁的郑恩富,乡亲们都赞不绝口。郑大爷是个重感情的人,数年来照顾智障的儿子和患尿毒症的老伴儿,不离不弃;郑大爷也是个知恩图报的人,乡亲们的帮助,他从来没有忘记过,抢着帮乡亲们干脏活儿累活儿,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7年前,老伴儿的病情加重,每天要做四次透析,郑大爷除了每天接送儿子到沈家营镇八里店康复中心做康复训练外,还要按时为老伴儿做透析、做饭……乡亲们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们纷纷拿着鸡蛋、水果,去看望郑大爷和他的老伴儿。郑大爷说:“几乎全村人都登过我家的门,看望过我老伴儿,我打心眼儿里感激。”
今年年初,老伴儿走了,郑大爷悲痛欲绝。那段日子,乡亲们时常到家里看望、安慰他,这家带点水果,那家给点儿钱,使郑大爷家冷清的生活重新热闹起来,郑大爷也因此度过了那段最艰难的日子。 如今,郑大爷依然每天接送儿子进行康复训练,其余时间里,他也不闲着,一有空儿就挨家挨户走,抢着帮乡亲们干家里的脏活儿累活儿——帮王全增家和泥垒墙、帮郝常菊家栽菜苗,帮这家糊顶棚、帮那家盘锅台……村东到村西,南头到北头,郑大爷用自己的行动表达对乡亲们的感恩之情。
在冯庄村,邻里之间不仅扶危济困是常事儿,老辈儿人留下的互相帮工也蔚然成风。
村民郑树德的口碑非常好,谁家耕地忙不过来,谁家盖房需要人手,老郑一定会第一个冲过去帮忙,而且从来不要报酬。去年9月,村民冯常根准备把自家4间老屋子的窗户玻璃改换一下。县城的门店都嫌工程小、赚钱少,不愿意接这小活儿。冯常根一时犯了难。住在前院的郑树德得知这个情况后,琢磨着:“最近自己在学校里做校舍加固工程,学校换下的废旧玻璃卖给了废品回收站,也许能派上用场。”第二天下午,老郑就到废品收购站找来十几块玻璃,给冯常根送去了,分文不取。
平时,老郑生活十分简朴。虽然如此,村里谁家地里有活儿来找他,每次付钱他都不要,连顿饭也不肯吃。在冯庄村,像郑树德一样为村民义务帮工的并不在少数。冯永杰义务帮乡亲垒墙头、于富祥帮乡亲盖房子、于久祥帮乡亲剥玉米……冯庄的村民亲如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