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巷有人巡、楼门有人看……海淀以社区(村)为基础,将全区细分成一个个社会治安防控网格,每个网格配备网格管理员,协调专业执法力量和社会力量,共同维护地区平安。
据海淀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社会治安防控网格化管理,早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安全保障中,海淀区就进行过尝试,“那时候是以社区为基本单位,在全区划分若干防控网格,各网格之间通过电台联网,实现网格防控资源的相互呼应、相互补充,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此次海淀在全区推行治安防控网格化,以社区(村)为基础网格,按照“不打破现有社区和物业管理范围、利于管理、各网格任务量均衡”的原则,将基础网格再细划为若干防控网格。
结合海淀的区域特点,城市社区按照住宅、商务楼宇、商住混合、大学科研院所、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密集场所等类型划分网格;农村地区按照村庄类、公路河流类、山区林地类等类型划分网格,实施对各防控网格的分类管理。
考虑到人口分布、治安状况、社会秩序、地理位置等因素,海淀区还将网格划分成日常管理型、一般防范型、重点关注型和严密管控型四个类型,对网格实施治安等级分类管理,并以此为依据配置防控力量和资源。日常管理型网格,是指治安秩序良好、危险程度较低的网格;一般防范型网格,是指治安秩序较好、危险程度一般的网格;重点关注型网格,是指治安秩序比较混乱、安全隐患相对较多或地理位置比较重要的网格;严密管控型网格,是指安全保卫要求高或者治安秩序较差、警情比较突出、危险程度较高的网格。
“今后,每个网格都会有一支专业力量和社会力量相结合的治安防控队伍。”海淀区有关负责人介绍,随着社会治安防控网格化管理的推进,公安、工商、城管、文化、卫生等专业执法力量,网格管理员、治安巡防队员、单位保安员及内保队伍等专职力量,以及保洁员、看车员、电梯工、治安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将共同参与平安网格创建工作,逐步形成街巷有人巡、楼门有人看、重点人员有人帮、要害部位有人守、重要信息有人报、突出事件有人管的社会面防控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