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环保社团 > 正文

四千市民周末齐赴“换书大集”

2012-04-22  来源:北京日报
[字体: ]

  昨天是周六,平日一向畅通无阻的东三环华威桥居然成了一个堵点儿——一大早,就有不少私家车排队等着在桥下左转弯。原来,这一天是首都图书馆举办的第二届换书大集开集的日子,大伙儿都想早点儿来赶个文化集。

    换书大集原定九时半开始,可是八点钟才过,就有心急的读者来到首图门口等候。于是,主办方决定提前半小时开门待客。可是即便如此,不到十点,前来赶集的市民排起了长龙。

    门里的大集景象更是热闹。由市民们捐出来的2万余册图书,分成社科、文史、艺术、科技、生活等多个门类,整整齐齐码放在桌子上,供读者前来挑选。按照换书大集的规则,市民先要捐出自己手中的书,并根据册数兑换成换书券,再用换书券来换取自己感兴趣的图书。有些换书大户,居然拖着大号拉杆行李箱,在书堆前边挑边装。

    在五花八门的各种图书中,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版的社科类和文史类图书最受成年读者欢迎。刘先生今年是第二次参加换书大集活动,他一口气挑了40多本书,最让他惊喜的是,自己居然找到了一套商务印书馆1974年出版的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这套书似乎没有再版过,很难得。这样的书到我手里就再也不会流出去了。”他兴奋地说。

    一位从事编辑工作的男士,则挑到了曾在上世纪80年代产生广泛影响的《走向未来》丛书中的一本,也如获至宝。“这套丛书代表了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的前沿思考。现在市面上已经很难找到了。”此外,类似《中国近代文学史》、《世界史简编》、名人传记等旧书也非常受欢迎。不少前来换书的读者表示,这些老书看似过时,其实很有价值。

    “也许,只有在这样纯公益、全开放式的换书大集上,你才能发现哪些书有价值。”一位老年读者说,换书大集上的图书,一没有价格因素、二不受畅销书排行榜的影响,每个人拿到一本书,都是仔细翻看之后才决定是否要带走。这个时候,书籍内容的高下,才是爱书人的唯一选择标准。

    此次换书大集持续至昨天16时半才结束。据首图的工作人员统计,这一天约有4000名市民前来淘书。读者们的热情也鼓励了活动主办方。首图负责人表示,类似这样的换书大集活动,今后每年都将至少举办一次。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