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早,顺义区北小营镇北小营村66岁的王守平早早出了家门,开始遛马路。“以前遛弯儿纯粹为健身,现在咱村实行网格化管理模式,每天走在路上得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老王是附近15户村民选出的片区党员代表,每天遛马路的同时,随时发现问题,帮大伙解决难题。
“以前不管遇到啥事,大伙都习惯奔村委会评理,如今,村民自己选出的党员代表和村民代表被村民亲热地叫成‘片儿长’,有啥烦心事,大伙都愿意先找自己的片儿长聊聊。”北小营村村主任汤志海告诉记者,去年全镇开始试点“1+1+15”网格化工作模式,就是由1名党员和1名村民代表结对,负责本村15户左右村民的服务。
陈丽荣本来就是个热心人,自打被选成片区的村民代表,每天更忙活了。自己片区哪户人家什么情况,每个人的脾气秉性,有啥问题,她都门儿清。说到自己负责的管理任务,她“扑哧”乐了,说:“那可宽了去了,从普法宣传、治安巡视、政策传达、文明引导、流动人口服务,到找工作、介绍对象……只要是咱们片里的事,都管!”
一边说着,陈丽荣一边敲开了片区王大妈的家门。“这两天老太太和儿媳妇闹别扭,我给说和说和。”看到陈丽荣登门,王大妈一下打开了话匣子,连委屈带气愤一股脑儿都倒了出来,这一坐就是一个多小时。陈丽荣耐心地听着,不时劝慰着,临了还不忘嘱咐王大妈天冷了,注意添加衣服。老人家感动得眼泪汪汪,拉着小陈的手说:“有了自己的片区,有啥问题有处说理了,片区处处替咱着想,这代表就像自家孩子一样亲。”
和北小营村一样,今年,北小营镇的所有村子都开始推行“1+1+15”模式,党员和村民代表充当政策讲解员、信息收集员、文明引导员、活动组织员、普法宣传员、矛盾排查化解员、流动人口服务员、安全检查员、治安巡逻员、村务协管员“十大员”,负责对所包户进行政策宣传、信息传达等工作,成了村民的知心人和村两委班子的好帮手。截至目前,代表们共收集村民意见328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22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