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多节能创新方案中的一个,据复旦附中的吴强老师介绍,《节能型小区》、《新型节能灯》,还有听上去就充满奇想的如《噪音发电机》、《脚力发电机》等,都是同学们课余节能设想的结晶。
青少年时期培养成的习惯,往往会持续一生。为此,上海市青少年科技教育中心的葛智伟老师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青少年认识到节能的意义,才能让他们接受并习惯这些生活方式。
复旦大学光源与照明工程系学生刘颵江对此也非常认同:“据我了解,现在初中物理课本上就有关于节能灯的知识,老师也会向学生们分析节能灯节电的原因。因此中学生大多对节能灯有所了解。但是他们对于照明节能更深刻的意义却并不是很了解。”china-env.org.cn
据了解,我国照明耗电占我国总发电量的13%左右,如果普通家庭都行动起来,用节能灯替换白炽灯,就可以节省相当可观的电量。现在,除了学校教育之外,也有一些非常注意公益教育的企业,比如飞利浦,自1996年就开始和政府联合召开首届中国绿色照明国际研讨会,近年来,更是积极地在青少年中推广照明节能,绿色环保的观念。
葛智伟老师还认为,要让青少年主动向节能伸出双手,关键在于要将他们所接受的节能教育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心有所动,才能真正有所行动。
上文中提到的复旦附中,还以年级为单位,组织学生开展了“节能型校园模型设计”活动;以每天生活的校园作为学生们抒发节能畅想的平台,让这些实践活动锻炼学生们的创新思维,也收获了丰富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