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环保宣教 > 正文

科学家称甲烷含量上升 或源于北极升温和热带多雨

2009-10-15  来源:人民网-环保频道
[字体: ]
 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全球大气中的甲烷含量在近零增长10年之后,2007年和2008年开始呈现上升态势,这很可能是由北极的异常高温以及热带地区的暴雨造成的。甲烷是大气中含量仅次于二氧化碳的第二大温室气体。

  美国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科学家对于1983年到2008年间从全球46个地表观测点采集的每周空气样本的测量数据进行了分析。他们的研究结果发表于9月28日出版的美国《地球物理学研究快报》。

  “至少有3个因素可能导致了甲烷含量增多。”美国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地球系统研究实验室的甲烷专家埃德·德鲁戈肯基(Ed Dlugokencky)说,“北极地区的气候变温暖了,再加上焚烧热带森林,此外印度尼西亚和亚马逊一带的降雨也增加了。”

  科学家指出,在热带地区,降雨量增多会使雨季延长、湿地面积扩大,从而使微生物产生更多甲烷。从2007年年中开始,科学家注意到拉尼娜现象开始发展,然后减弱,到2008年初又增强。这种气候条件通常会给某些热带地区带来更多降雨,同时热带太平洋中部和东部的海表温度会偏低。在美国,拉尼娜现象往往预示着西南部和中部平原地区的气候会比平常更加干燥,而太平洋西北部的秋冬季则更为潮湿。

  卫星和地面观测结果显示,2007年向大气中逸散的甲烷总量有20%来自于燃烧生物质所产生的排放。

  不过,2007年科学家对北半球包括北极圈在内的湿地地带的甲烷进行监测时,当年的气温是有史以来最高的。这一气温升高现象也与该地区甲烷含量大幅增加的迹象吻合。

  德鲁戈肯基及其来自美国和巴西的同事指出,尽管气候变化会促使封存在永久冻土带中的碳转化为甲烷,并将甲烷从水合物中释放出来,但他们的观测结果“与那里持续的变化并不一致”。

  甲烷通常在缺氧环境中产生,比如洪水泛滥的湿地、泥炭地、稻田、垃圾场、白蚁巢穴以及牛和其它反刍动物的消化道。开采和燃烧化石燃料也会导致甲烷向大气中逸散。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