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环保宣教 > 正文

中关村海淀园为园区企业举办“国际化人才实训班”

2012-12-14  来源:新华网北京频道
[字体: ]

  12月11日至13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海淀园为园区企业举办“国际化人才实训班”。实训班采取师生互为学长、互为教练、互为启发的方式,引导学员在实战案例中逐步了解和熟悉国际化的思维方式。

    此次实训班旨在搭建一个符合企业国际化需求的相互学习和交流的平台,通过学员与老师间及学员间的国际化思维碰撞、经验交流,达到促进方法共用、资源共享,增长国际化常识,提高风险防范意识的作用,以发掘和聚集一批具有国际化能力和实战经验的企业和企业家,逐步形成中关村国际化军团。

    来自海淀园十百千企业、瞪羚企业、上市企业和重点企业的几十名负责国际化业务的高层管理人员参加了此次培训。培训期间集中授课3天,之后每个月实战演练课程一次。

    “企业的国际化,‘人’是决定因素。”科技部中国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赵刚在授课中表示,目前许多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主要缺乏足够数量、优秀适用的国际化人才,有些企业在国外建有办事处,但一个国际部门没有几个人既懂外语、法律,又懂财务。

    “中石油为了在俄罗斯、东亚开发,早早派了大量的人到俄罗斯学习俄语。”赵刚举例,吉利并购瑞典沃尔沃汽车公司,聘请国外投行为其进行专业咨询,主要原因就是我国尚缺乏这方面的国际化人才。

    培训班学员、北京雷力农用化学有限公司国际品牌营销中心总经理段海光表示,企业要走出去,必须及时拿到大量的市场信息及基础数据,并熟悉当地的相关法规政策,“而目前我们对国外市场信息及数据收集比较困难,主要的渠道是通过当地大使馆的协助,除此之外,就不知道还有哪个平台能为我们提供信息”。

    “我希望经常参加此类‘国际化’的专题培训班,以今天的培训为例,我们从专家的讲解中才了解到,其实有许多机构掌握着大量的信息,只是双方没有沟通渠道。” 段海光说,培训教学中,大量的具体事例也指导企业如何借鉴经验,吸取教训。同时,此类培训为我们学员之间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做到资源共享,方法共用,可以少走许多弯路。

    “我国应该设立更多的服务性机构为企业国际化进行法律、金融、专利等专业服务。”赵刚表示,中关村海淀园在自觉实现从政府部门到创新主体的蜕变,从帮助园区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到自身国际化角色的演变等多个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便于拓展和移植。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