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环保宣教 > 正文

六十一万设基金 毕生积蓄励山娃

2013-04-06  来源: 北京日报
[字体: ]

 斗室两间,不足20平方米。环视室内,没有一件新家什:漆皮斑驳的写字台、简单的木板床、一台连机身塑料都已老化褪色的小电视机……住在这样简陋宿舍里的一位老教师,竟把一生攒下的61万元积蓄,全捐出来作为奖学基金。

    他就是怀柔红螺寺中学退休教师王万仁。记者推开了他的家门,家用物件简单到了极致,而不论桌上、床上,还是电视机旁,都摞着厚厚的书籍、教案,那是他40多年山乡教学生涯的见证。

    这个小屋王老师已住了几十年,是学校分配给他的一套由两间宿舍改成的“套间”。他并不是没有机会拥有更好的住房,而一辈子单身的他屡次把分房的机会让给了同事,省下的钱全存了起来。

    王老师每个月的退休金有5000多元,他完全可以把自己的晚年生活安排得更加舒适。而他却给自己制定了每月只花200多元生活费超低标准。

    他更是很少为自己添置新衣,执行着“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铁定规矩。记者见到他时,他身穿的蓝夹克已经洗得快没了颜色。

    身居陋室还要粗茶淡饭,为什么对自己这么抠门?他只是淡淡答道:“我想多攒点钱留给学生。”

    站上三尺讲台的40多个春秋里,他对学生的关怀无微不至。学生上学路远,他就送辆自行车;学生体弱怕冷,他就帮忙买棉帽;学生家人生病,他又慷慨相助……从1999年起,四年间,王万仁先后捐款20万元筹建了“红螺学子奖学金”,奖励学习优秀、学习进步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2004年教师节之际,王老师再捐10万元设立了“红螺园丁奖”,用作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基金。就这样,在退休后的13年间,他累计为学校捐款61万元。

    很多人不知道,王万仁其实是地地道道的城里人。1965年,27岁的他从北京师范学院毕业后,到农村参加劳动锻炼。在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的日子里,他被老乡们那股子质朴和真诚深深打动。看到山区人民供孩子读书不容易,他决定一辈子扎根儿在这里。

    他曾先后执教于黄花城中学和怀柔师范学校。虽然山区学校各方面条件都非常艰苦,可王万仁却欣喜地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把学生当成了自己的孩子。

    如今他已经桃李满园,教过的学生不下4000人。他们中许多人已经成为怀柔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

    “我不孤单,我有那么多学生。”摘下老花镜,王老师说,一生扎根农村,自己不后悔,“身为教师,我不比别人优秀,但我必须尽自己爱和责任的天职。”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