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环保宣教 > 正文

北京:"职业启蒙教育"助高中生感知真实世界

2013-11-12  来源:中国教育报
[字体: ]

缺乏清晰的学业规划思路,不知如何选择文理,更不知如何选择自己未来的专业和职业方向,北京市教委的一项调查显示:61.11%的受调查学校认为,中学生职业启蒙教育“重要且紧急”,超60%的教师认为中学生职业启蒙教育应该在“文理分科之前”开始。

  “我们学校地处城乡接合部,每到填报高考志愿时,经常被问到这样一个问题:‘老师,您看报什么专业好呢?’学生和家长一脸茫然,老师们有时也很无助,因为我们的建议大多只是基于零散的经验。”北京市丰台区第十中学教学主任张璇说,“在中学阶段进行职业启蒙教育太有必要了。”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北京市教委高中生职业适应力培养项目试点教学日前启动,东城和丰台两个试点区的21所试点校将开设职业认知课程,职业认知、职业适应、学业规划、职业体验四大教学创新主题将被引入高中校本课。

  培养学生职业适应力需要高中与大学联手

  “这次由高校从事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工作的专家与试点中学的德育和心理教师一起开展项目,将把高校在职业教育方面的经验和最新研究成果最直接、有效地导入到基础教育中来,这在北京市乃至全国都是鲜见的。”承接该项目的北京教育人才培训中心主任任占忠表示。

  任占忠认为,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虽然在行政管理上相对独立,但作为教育者的终极使命是一致的,那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能够适应社会需要的人,而最容易、也最应该尽早实现高中与大学衔接的教学主题应该是职业认知教育。学生职业适应能力的培养从大学开始是远远不够的,要从中学文理分科开始,让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前,就有相应的职业认知。

  北京师范大学原就业中心主任刘淑玲对此也持赞同观点。“一个女学生非常喜欢历史,在高考填报志愿时非要报考古系。”她说,其实考古系是培养研究型人才的,大学4年的学习远远不够,将来需要读研甚至读博,同时考古还涉及野外工作以及解剖等工作。这位女生原来对考古一概不知,从小就害怕解剖,以为考古就是去博物馆、历史文化遗迹工作,听了刘淑玲的话后恍然大悟,改了志愿。

  职业启蒙教育试图打破传统职业规划瓶颈

  “高中生职业认知课程的试点,是高中与大学衔接的一次具有特殊意义的尝试,但这并不意味着要照搬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理论和工具。这次试点非常重视理论和工具的开发和创新。”北京市高中生职业适应力培养项目组执行副组长周丽虹表示。

  “职业启蒙教育与传统职业规划教育不同,它不是给学生一个简单的答案,而是帮助他们学会思考、学会选择,培养学生调整计划的能力,使学生以更积极的心态适应环境和条件的变化。”任占忠表示。

  此外,传统的职业规划理论通常只有职业这一条线,而不包含学业规划这部分内容。周丽虹认为,更符合我国国情的职业规划需要把学业规划作为关键一步,尤其在中学阶段,如果绕开文理分科和专业选择来谈职业规划,只能是隔靴搔痒,甚至是纸上谈兵。

  项目组对18所试点学校6500 多名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65%的学生认为,选择“自己喜欢的”是文理分科的主要标准;30%左右的学生认为,文理分科对自己未来职业的选择有非常大的影响。

  将职业认知建立在职业体验的基础上

  “现在很多大学生之所以没有目标,不知道自己的兴趣和价值,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家长和学校为了孩子潜心读书,过早地将他们与真实的社会隔离开来。”清华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熊义志说,“应该试着让学生尽早地接触一下真实的职业世界,在真实的世界中进行价值引领、情绪激励和技能训练,而不是等到了大学,到了工作岗位之后才开始适应社会。”

  项目组在对试点学校的调查中还发现,目前高中生非常渴望职业体验的机会,74%的学生和83%的教师认为,职业体验“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多”。

  据介绍,目前规划的体验项目有:通用岗位体验区,让学生体验人力资源、行政管理、财务岗位职责等;传媒体验区,让学生体验记者、编辑、播音、主持等职业特点;产品创意体验区,让学生了解企业如何进行产品创新等。

  任占忠说,传统的职业规划教育单纯以兴趣为导向来做规划,过分强调自我为中心的规划,其实给很多学生带来了困惑和失落。职业启蒙教育的积极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以更宽阔的视野,理性地面对未来的职业。兴趣不能简单地抛弃,但一定要让兴趣与环境和谐共存。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