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环保作文 > 正文

北京朝阳区“软硬兼施”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2012-07-04  来源:新华网北京频道
[字体: ]

 近年来,北京朝阳区通过加大教育投入、大力引进名校、实施城乡教育一体化等举措,“软硬兼施”,让区域教育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大。

    新思路:由打造基础转向提升品质

    朝阳区过去主要是农村地区。“总量大,但学校规模小,优质教育资源相对较少。”朝阳区教委主任孙其军介绍说,目前,朝阳区是北京市城区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发展最快、流动人口最多的城区。这些因素让朝阳区在推动教育均衡发展上面临许多挑战。

    朝阳区首先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改变以前“锦上添花”的投入方式,将资金投向城乡薄弱学校。教育投入由“十五”时期的14.9亿元增加到“十一五”末期的43.7亿元。

    在充裕资金支持下,朝阳区校园硬件设施发生了明显变化。不管是城区校还是农村校,都是宽敞明亮的教学楼、崭新平坦的操场、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

    “教育加大投入后,要实现均衡发展,必须由外部建设向内涵发展转变,由打造基础向提升品质转变。”孙其军说。

    2008年起,朝阳区实施了质量工程,从制度建设入手,一年一个专题,先后建立120多项制度,构建了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现代学校管理体系。

    针对区域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与人均量不平衡的现实,朝阳区提出了“引进名校,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的战略,加大引进知名品牌学校工作力度。截至目前,朝阳区共引进黄冈中学、华中师大一附中、清华附中、人大附中等区外名校20所。未来五年,朝阳区85%的学生都能“享受”优质教育。

    行之有效的管理策略促使朝阳区教育城乡间、校际间的差异明显缩小。因此,教育部授予朝阳区“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荣誉称号。

    新气象:切实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近年来,朝阳区城市化建设快速推进,农村城市化综合程度达到94.5%,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成了朝阳区教育发展的最大挑战。这个区“十一五”教育总投入43.7亿元,农村教育投入达到26.24亿元,占了教育总投入近2/3。

    有了经费支持,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以地处朝阳区最北端城乡接合部的北苑中学为例,过去“风起沙土扬,雨过烂河塘,实验缺仪器,体育无操场”,如今已是“操场铺塑胶,绿树映楼房,教室专业化,微机进课堂”。

    在教师配置方面,朝阳区着力引导城镇优秀教师向农村学校流动。2011年,为农村中小学选派市级以上骨干教师137名,为农村学校配备教师200余名,并为农村学校引进优秀教师14名。

    朝阳区还制定了“政策向农村倾斜,培训向农村覆盖,队伍向农村流动”的工作思路,推出了“城乡教育发展共同体模式”,由市区级示范学校和农村学校联合组建“城乡教育共同体”。共同体之间彼此借鉴,统筹人才使用、人才培养、编制和教学管理等,盘活不同层次学校教育存量,缩短校长的成长周期,使农村学校得到组团式提升。2011年中考,朝阳区综合及格率达到98.5%。

    新方向:统筹资源办好每所学校

    “让每一所学校都精彩。”这是朝阳区提出的教育均衡发展新目标,从垂杨柳学区的发展可以看出这个目标是如何实现的。

    垂杨柳学区横跨北京东三环、四环,延至五环,属于城乡接合部快速发展的城市区域,共有小学15所。“虽然办学的硬件条件基本上都能达标,但师资力量、教育质量参差不齐,造成一部分学生外流,教师队伍稳定面临严峻考验。”垂杨柳学区管委会主任钟亚利介绍说。

    为解决上述问题,垂杨柳学区将15所学校进行全面统筹,学区内学校设施设备资源、优质人力资源、课程资源都共享,每所学校每年都要拿出5%—10%的教师进行交流,改变教师工作模式,骨干教师在行政隶属关系不变的情况下,可在学区内跨校送课、送教、带徒,短期内就改善了薄弱校的师资结构。

    如何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更高质量的教育?钟亚利说,学区通过建立教育基地破解这个难题。学区新成立的4个教育基地为区域内学生提供一个全新的学习资源。

    垂杨柳学区的经验在朝阳区推广后,缩小了校际之间差距,办好每一所学校如今正逐步成为现实。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