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环保作文 > 正文

北京:今年300社区将设“救援便利站”

2012-10-15  来源: 新京报
[字体: ]

    社区应急救援队员在营救落水“游人”。昨日,市民政局在什刹海举行“国际减灾日”救援演练。市民政局供图

社区应急救援队亮相。

社区应急广播。新京报记者 王嘉宁 摄

新型社区救援便利站。

    若灾难来临,谁能在第一时间组织大家自救互救、疏散逃生?北京一些社区的邻里之间,正在由政府资助和培训,孕育自己的“准专业”救援队伍。预计到2020年,北京将初步搭建基层应急救援体系,覆盖全市6600个城乡社区。

    昨日,北京市民政局在西城区什刹海街道举办“国际减灾日”宣传演练活动。由居民志愿者组成的社区救援队,全部入驻什刹海街道下辖25个社区。同时,橙色的“房车”型社区救援便利站,首次开进社区。

    目前,全市已经有140多个社区组建了救援队,并配备了社区应急避险地图、应急救援箱、救援电动车、担架车等装备,并为1000多名社区居民提供紧急救援培训,组建社区应急救援体系。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社区救援体系的建设,由市民政局规划,和北京紧急救援基金会共同支持实施。建设资金,主要通过争取财政拨款和基金会的社会募款,预计从今年起,共投入5亿元,连续5年,每年完成200个社区救援队的组建和社区救援体系建设工作。

    同时,为确保社区应急装备统一存储,妥善保管,将试点设立“救援便利站”。上述负责人介绍,今年年内,全市将首批设立300个试点站;计划2020年左右,在全市6600个城乡社区内建立起统一、规范的应急救援便利站。

    ■ 数说

    北京市民政部门共同完成了可保障近16万人、价值近2亿元的救灾物资储备工作;完成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区”162个;完成了7000多人的乡镇(街道)和社区的灾害信息员培训鉴定工作;开展了社区防灾减灾紧急广播系统建设项目试点工作。单一的灾后救济,逐步向灾前预防和灾中应急救援全面发展,构建一体化的防护体系。

    ■ 现场

    遇水自动充气救生圈5秒救人

    昨日上午9时许,一名男子从游船中不慎“落入”什刹海,船上同伴大声呼救。“咣”的一声,一名社区救援队员用铁棍敲破路边的应急箱,掏出一个橘色的瓶状物,奋力扔到落水男子身边。五秒钟后,一个“C”形的充气救生圈“啪”地从瓶子中弹出,在水中扑腾的男子一把抓住救生圈。

    随后,背着氧气瓶的“蛙人”前来帮忙,将这名落水游客托举上救生艇。岸上的救援队员,驾驶着只有一米多宽的电动担架车,灵活地穿过狭窄的道路,将“伤员”送往医院救治。

    这种真空压缩的救生圈,可以扔到几十米远处,遇水后即会自动为救生圈充气,为救援争取时间。拴在救生圈上的几十米长高强度细绳,还能将落水者直接拉到岸边。

    社区救援体系构成

    救援队 配专业器材

    国际标准的轻型社区救援队,由18位社区居民志愿者组成,队员都须通过专业的救援知识与技能培训。配备统一队服、救灾器材;装备一辆社区安全巡逻车和一辆社区紧急救援车。

    救援队上岗后,首先确定社区风险源和一处应急避难场所。在每栋居民楼的每个楼门内,还将在公共场所的明显位置,设置一个应急救援箱,并制定一套应急预案。

    应急广播 太阳能充电

    社区应急广播的接收装置具有太阳能充电、手摇发电、为手机充电等功能,可以在较为恶劣的条件下将预警信息及时发布到千家万户。在电视、互联网、防空警报等受到客观条件限制时,发挥作用。

    发射机配备多种通信接口,以便通过卫星、地面电路、3G等多种通信方式接收信号。可与北京市应急指挥信息平台对接,在重大灾害中,发挥预警作用。

    便利站 有防毒面罩

    橙色的社区救援便利站更像一辆大“房车”,整个车体分为紧急救援站和便利配套设施两部分。救援站内配有绳索、担架、救生圈、防毒面罩等逃生工具和家庭应急救护用品。车内还有食品、饮用水等紧急救援物资。

    灾难时,社区救援便利站既可在居民家门口提供援助,又可以“移动”去最需要帮助的地方。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