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来自海淀区天云听力言语康复训练中心的15名儿童在老师的陪伴下参观体验了即将开通运营的9号线地铁。
昨天(29日),北京市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正式挂牌,成为首家专注于本市轨道交通业务的专业化设计研究院。记者从挂牌仪式上获悉,8号线三期、6号线三期明年初将开建,并率先推行适应网络化运营需求的标准化设计。
8号线三期全长17.3公里,北起美术馆南,沿王府井大街南行,经前门、永定门、南苑路、京福路至南苑机场附近,终点为五福堂。线路全部为地下线,共设14座车站,其中6座为换乘站。这条新线对改善南中轴路一带居民出行条件、推进南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预计2016年建成,届时将与8号线一期、二期衔接直达回龙观东大街,成为继4号线、5号线之后又一条纵贯南北的地下交通大动脉。
“这条新线穿越王府井、前门、珠市口等核心商业区,区间文物保护单位密集,我们将采用各种先进技术手段进行风险防控。”8号线三期设计负责人透露,尤其王府井站下穿1号线的深度将达37至38米,地下暗挖车站拟设计成罕见的三层结构,以缩短换乘高度和距离。另外,8号线三期在前门附近还将下穿本已较深的北京站至北京西站地下直径线铁路。
全长8.93公里的6号线三期工程,脱胎于磁悬浮S1线东段规划。考虑到S1线东段途经居民密集区域,为充分发挥缓解1号线拥挤状况的迫切需求,规划部门最终决定放弃运量较小的磁悬浮方案,由8节编组大运量的6号线三期方案替代。
6号线三期西起苹果园站,经田村一带至6号线西端起点五路居站,共设5座车站。其中苹果园站、苹果园南路站为高架站,西黄村站、廖公庄站和田村站为地下站。计划明年晚些时候开建的苹果园交通枢纽,已经预留了6号线三期与S1线的高架衔接条件,进城方向将在高架站台实现同台换乘。目前,地铁1号线已成为本市最拥挤的轨道交通线之一,早高峰时段,列车从苹果园始发即基本满载,6号线三期开通后对1号线的分流作用会更加明显。
今年年底,北京轨道交通总里程达442公里,成为全国轨道交通运营规模最大的城市之一。但北京轨道交通建设强度仍将持续,到2015年预计达到666公里的运营总里程。面对网络化运营的新格局,实现网络化资源共享,降低网络运营成本,成为北京地铁新线建设的重要方向。
新组建的市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由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公司、北京城建集团、北京城建研究总院、北京城市轨道咨询公司共同出资组建。设计院定位为北京市轨道交通设计的“总体”,将尽快统一全网各线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要求。“不仅核心装备的技术要标准化,提高兼容性,普通车站服务设施如引导标识、无障碍设施等也要标准化,这既能降低后期运营维护成本,也能方便乘客使用。”市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冯爱军表示。(记者 涂露芳)
新闻链接
播撒绿色出行的种子
昨天下午,9号线即将开通的白石桥南站迎来一批特殊乘客——海淀区天云听力言语康复训练中心的15名学生。
排好队,手牵手,大伙儿顺着平缓的坡道进入车站站厅,一双双天真的眼睛左顾右盼,充满好奇。“这是刷卡闸机,进站检票用的,塞进票卡,嘟一下闸门就开了。”领队的权贵云老师略微提高嗓门,向孩子们解释:“今儿我们不用买票,到年底才正式开通呢。”
孩子们欢呼雀跃地绕开闸机,跟随老师前往站台。孩子们的耳朵上戴着助听器,在老师讲解时聚精会神地分辨着口型。他们目前在全寄宿的康复训练中心分属一至三年级,如果语言能力提升较快,可以从四年级开始进入普通小学就读。
隔着屏蔽门,一列新车停靠在站台上,孩子们恨不得贴到玻璃上去瞧个究竟。“这是屏蔽门,列车不开门,这个玻璃门也不开,乘客在站台上候车会很安全。”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公司一中心副总经理王毅宏当起了讲解员,并领着师生们体验这座换乘站的便捷。“今天咱们不坐这趟车,跟我上台阶,咱去坐9号线。”
经过两段不足三十级的台阶,眼前豁然开朗,孩子们直接来到了9号线站台。这种站台对站台的换乘,因为路途短,是最受乘客欢迎的换乘方式。很快,屏蔽门开启,列车上纵向布置的座椅,四通八达的线路示意图,几乎一眼望不到头的长长通道,为孩子们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列车缓缓驶向军博站,眼看着站台退向身后,迎面而来的是隧洞内光影交错的景象,孩子们的小脸涨得通红,一路上笑语连连。“这些孩子平时很少出门,一个月甚至半年,家长们才会接他们回趟家,今天算是头回坐地铁了。”权老师叮嘱孩子们坐稳了,目光中充满爱怜。“别说孩子们觉得新奇,我都觉得震撼,北京地铁真是越建越好了。”
权老师说,等9号线正式开通,还会再带孩子们来体验,让他们更好地理解什么是绿色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