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环保作文 > 正文

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年内修编 破解“城市病”

2014-01-18  来源:北京日报
[字体: ]

“目前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已经达到极限,需要通过总体规划修编引导城市转型。”昨日,列席市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分组讨论会的市规划委主任黄艳证实,《北京市总体规划(2004-2020)》(以下简称“总规”)将在年内全面启动修编,通过加、减、乘、除一系列并不简单的四则运算,破解“城市病”。

  

  规划首次纳入“乡”概念

  从城中村的碉堡式违法建设,到建在郊区集体产业用地、“四荒地”上的小产权房,由于长期缺乏规划,乡镇的产业和建设曾无序发展。

  “对此,我们必须提高城乡统筹规划的水平。”黄艳说,从城市规划转变为城乡规划,就是要加强对城、乡建设用地的统一管理和统筹利用,严格控制城乡总建设用地规模,降低集体建设用地规模。

  数据显示,本市建设用地本应不超过平原地区面积的45%,而实际占比已达50%,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盲目新增450平方公里以上。市规划委分析,集体建设用地过快增长,四环至六环农村集体土地缺乏管控,导致违法建设、环境污染、安全隐患等问题突出。

  “总规要重点明确集体建设用地利用的规划原则和实施机制,通过分类指导和逐步试点,引导集体土地的合理流转和统筹、高效、集约利用。”黄艳说。

  

  人口规模增速要刹车

  在市规划委昨日公布的信息中,2020年城市规模控制目标和措施的重点,就是对人口规模的控制。

  目前本市执行的2004版总规,要求到2020年将人口控制在1800万,但这一数字在2010年就被突破。

  一项对全市城乡规划民意调查显示,覆盖全市16个区县的3312份调查样本中,80%居民已经“深刻感受”人口环境的压力。

  在这次总规修编过程中,人口方面权威专家将被邀请参与专题研究,市民也可以通过网络、专题会等途径提交意见和建议。惟一不可动摇的,就是要做减法。

  “本市会改变以往增量式、保障式规划思路,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反过来提出城市规模控制目标。”黄艳说,本市通过划定城市增长边界和生态红线,倒逼各个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同时,总规中将写入“淘汰一批产业效率低、耗能耗水大、不符合首都发展定位的产业等措施,遏制住人口盲目过快增长趋势”。

  

  “摊大饼”转化为多中心

  “2004版总规虽然已经确定了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但在实际过程中,城市人口、功能在中心城过度集聚的状况没有根本性改变。”黄艳说,造成拥堵和污染等问题的原因,还包括各类功能在中心城高度叠加、相互冲突。目前,全市73%的就业,90%的优质医疗、教育资源仍然集中在中心城内,约80%的机动车和70%的小客车出行量集中在六环以内地区。

  在修编过程中,将严格控制城市中心地区建设规模,遏制中心城蔓延。“多中心”则将承担疏散的城乡产业、住房和公共服务设施。

  “本市要加快与天津市、河北省在交通、市政等重大基础设施的对接,以区域城际铁路、高速公路、枢纽等重点项目的建设为依托,建立区域一体化的交通网络,推动人流、物流和信息流一体化。”黄艳表示,针对目前区域生态环境恶化的情况,总规还将引导在区域水资源涵养、大气污染治理、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展开全面的合作,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

  

  三规合一弥补规划空隙

  数万人生活的小区中幼儿园“烂了尾”,新楼入住两年后还在使用临水临电,轨道交通站点离小区距离远导致黑车横行……这些由不同部门负责、按不同规划方案建设的项目,让财政投入与土地资源投入没有发挥出最大的综合效益。

  “这次总规修编中,会将城乡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合一,弥补空隙。”黄艳说,根据今年专家和编制单位对总规评估的结果看,“三规”中的空隙,直接造成了土地储备、项目开发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不匹配,因此才出现了房地产项目已经建成,但配套设施距离过远或者投入使用时间过晚等问题。

  因此,推动“三规合一”成为实施总体规划的关键。黄艳表示,这次修编主要在规划内容、空间平台、协调机制、行动计划等方面加强“三规”的衔接,完善衔接配合机制,从而使各级各类计划在统一的空间平台上得到落实,实现公共财政投入、土地供应、重点工程推进与空间布局的相互协调。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