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环保作文 > 正文

什刹海通地铁了

2014-03-05  来源: 北京日报
[字体: ]

  韦雨舟

  翻开北京地图,在这座内陆城市中,水的标记格外醒目。

  紧挨着故宫,是神秘的中海、南海,以及远近闻名的北海,人们把它们并称为“前三海”。“前三海”以北,便是由前海、后海和西海组成的什刹海了。为了区别于“前三海”,什刹海又称为“后三海”。

  什刹海并不是海,而是一个巨大的人工湖。

  七百年前,骁勇善战的蒙古大汗策马扬鞭南下,被这片水面的浩淼烟波倾倒,于是温柔地将这“宽而长的水面”唤为“海子”,此称由此延续至今。然 而,“什刹”二字的由来却一直饱存争议。有人说“什刹”本是一句梵语,也有人苦心造诣地在这片“海子”周围找出了十座寺庙,说是什刹海得名的原因……此后 百年,在这个问题的探讨上可谓是众说纷纭。文人骚客们莫衷一是,不过是因为将这汪碧水爱得深沉。

往日,海子酒船如画楼

  什刹海东起地安门外大街,西至新街口大街,南起平安大街,北至北二环,由三个一水相连、襟带互接的海共同组成。住在附近的人,似乎随意钻进某条 胡同,都能在一拐一弯之后行走至此。什刹海通地铁了,许多人还不知道,如今乘坐地铁8号线到什刹海站,出了站台走一会儿也就到了。

  缘水,城市才有灵气。

  黄河水温润了泱泱中华上下五千年,而什刹海,造就了北京七百余年的皇城风范。自古以来,都有“先有什刹海,后有北京城”一说。

  13世纪,蒙古灭金,元世祖忽必烈于北京定都称帝。游牧民族喜临水而居,即使在内陆城市居住也不例外。于是在设计建造新都城时,元人紧傍什刹海将自北向南的城市中轴线延展,大都城四面的城墙位置也依其东南岸的距离而建成。

  元代皇城初具规模,水利专家郭守敬受命兴修水利。他引白浮之水入海,使什刹海一下子成了交通要津。苏杭一带的物产,经大运河、通惠河抵京后,都 要到达什刹海这个“北京古海港”。每日船来船往,不仅使整个城市的物产日渐丰富,更使得什刹海这个码头热闹起来,一跃成为繁华的商业区。赵子昂、施耐庵、 关汉卿等文人墨客时常来此举杯小饮。诗人王冕看到宽阔的水面风吹波动,岸上酒船林立,不禁咏道:“燕山三月风和柔,海子酒船如画楼。”

  到了明朝,皇城扩建,通惠河道中阻,京杭大运河的船只无法通航至什刹海,古海港的功能随即消失,什刹海不再有船来船往,水面也随之减小。

  虽然林立的酒楼少了,喧闹的戏班散了,可水色风光不变,什刹海反而多了一丝静谧雅致,由此引来高官贵族建王府,僧人道士造寺庙,名人雅士修宅 第。或结社会友,或布道说禅,或小坐品茗,这里熙攘却不拥挤,繁华却不浮躁。到了清朝,王府与民居相融,民生平和,什刹海成了百姓们的游乐消暑之所。市民 们酒足饭饱之后,提着鸟笼,带着蛐蛐儿,放下身段与名分,漫步于此,悠然自得,其乐融融。

  什刹海是北京的水乡,素有“西湖春、秦淮夏、洞庭秋”的美称,旧日的什刹海更是云淡风轻,宛如一幅江南画卷徐徐展开。

  蝉鸣鸟语的午后,绿丝绦轻抚水面,将如镜的湖面慵懒地掀起涟漪。垂者芸芸,荷香阵阵。数不清的人们在此临水观山,闲散怀旧;或是乘船游览,对酒 当歌;抑或徜徉其间,信步在亲水堤岸上,木板路吱吱轻响,伴着一丝水汽氤氲,人仿佛行走在云朵之上,文人墨客雅致忽起,提笔挥毫。前有曹植在此“遥望湖边 桑”,看“枝枝自相依,叶叶自相当”;后有明代文人李东阳直赞此处为“城中第一佳山水”;而纳兰性德的“藕风轻,莲露冷,断虹收。正红窗,初上帘钩……” 更是让无数游玩至此的人浮想联翩。

  行至前海与后海的交界之处——银锭桥上,引颈西望,便可全观什刹海了:只见三五泛舟轻点湖心,碧波微漾,远方秀色如黛,西山轮廓依稀可见。清风拂来,带着初春嫩芽的气息,沁人心脾,引得皇帝也流连。就在1751年,乾隆把“银锭观山”一景钦定为燕京小八景之一。

  “面向着积水潭,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的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所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

  正如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在《想北平》里说的,幸福在此触手可得。一阵悠扬的鸽哨,一缕清新的花香,一片悠然的小舟,一声京味儿吆喝……听着、嗅着、看着、想着,时间就这样过去了。

今宵,水上霓虹灿如昼

  运河上的船只走了,然古海港热闹不减;吟游诗人走了,空留的府邸却游人如织。什刹海换了新颜,静默地守护并滋润着京城。

  现如今说起什刹海,更多的人会想起后海的夜。

  是夜,趁着月色朦胧来到后海。此时华灯初上,两岸低矮的建筑上闪烁的霓虹,把这漆黑的夜点亮成颇具诱惑的颜色。

  避开主路上招揽生意的商贩,沿着湖边的石板路上走,虽已过立春,可风中寒意不减,却阻止不了热爱后海的人们。年轻的情侣在昏暗的路灯下执手相 看,不顾人来人往;轻狂的少年们跳到冰面上打闹,不理寒风萧瑟;遛弯儿的老人家拄着拐杖慢慢走,许是见惯了后海的夜,再多的绚丽璀璨也吸引不了他的目光。

  跟着人群弯入烟袋斜街,这条斜横在鼓楼脚下的胡同似乎永葆青春活力,临街小店里的古董散发出带锈的古味,小贩的吆喝声里满是京腔京韵的寒暄,人 来人往,日征月迈,时光记录着百年老街的兴盛传奇。微凉的夜里,街头的老艺人拉着二胡,萧瑟缠绵的小曲儿似乎把你带到了百年之前,幸好擦身而过的外国人带 来一阵古龙香水的芬芳,提醒着你这是如今包罗万象喜迎天下客的北京。

  行走至此,空空的腹中开始作响,赶紧走进银锭桥边的老字号饭庄——烤肉季一饱口福。

  始建于1848年的烤肉季如今已有了一百六十多年的历史。一进店门,溥杰的匾额,费孝通的题联,梅兰芳、老舍、马连良等有名的座上宾无一不在展 示着这百年老店的名号气派及与众不同。临窗而坐,点一份招牌的烤羊肉,一个小小的芝麻烧饼。精挑细选之后的羊肉被切成薄片,在高温炙烤中收汁,再以香菜葱 丝拌炒之后装盘走菜,呈上桌后,服务员点燃一盏酒精灯烘烤以保持温热。经果木炙烤后的羊肉饱吸卤汁的鲜香,早就油溢香荡,随着小火的慢慢加热,香菜和葱丝 的味道也变得温和。此时盛满满一勺烤羊肉入口,那穿越百年的味道便在舌尖弥漫开来,再掰下一点烧饼送入口中,细细咀嚼,芝麻的香味让你久久回味。

  沿岸霓虹闪烁,灯红酒绿,所有的街景早不同于往昔,可这让人感动的味道却携手历史,来到你的面前。仿佛还是那个在道光年间摆摊的老季,在一片催促声中不紧不慢,轻翻烤肉,细撒作料,把他精心烹制出的“后海味道”呈到你的面前。

  酒足饭饱,在后海沿岸信步徐行,虽已近午夜,可路上的行人反倒多了起来。皓月当空,繁星闪烁,似乎每个人都带着几分醉意、几分迷离。霓虹闪烁,烛光摇曳,于是所有的相遇都多了三分浪漫,怪不得人们常说后海的夜,愈深愈美。

  有人感慨,高楼和雾霾让人再也无法于银锭桥上看到西山的剪影,人流涌动、灯红酒绿的酒吧街让整个什刹海夜夜无眠。何必为此过多感伤,因为古朴的什刹海始终难抵现代文化的冲击和洗礼,好似金銮殿上的金黄琉璃瓦,再庄严明艳也敌不过日光普照而失了光泽。

  当你漫步在什刹海边,无意之中因某景而感动,被某物所温暖,那么什刹海就什么也没变,足以令你为之沉醉。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