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环保作文 > 正文

京津冀携手演练医疗大救援 今后每年开展一次

2014-07-16  来源:北京日报
[字体: ]

  一尘不染

  一名“伤员”正准备接受X光检查。通过临时搭建的医疗帐篷与其他科室相连,保障了医疗的安全卫生。

  精心救护

  医生正在对一名窒息昏迷“病患”进行紧急处置,使用医疗器材疏通患者气管。

  多管齐下

  医生们采用压迫和电击等措施抢救昏迷“病患”。演练结束后专家组成员还考核评估了急救人员的操作水平。

  圣手操刀

  来自中日友好医院和天津人民医院的医疗队带来了先进的医疗设备,一名头部外伤的“伤员”正在接受手术。

  整装待发

  参加演练的13家医疗卫生单位出动了425名医护和后勤工作人员,124辆应急车辆,整个演练过程涉及了队伍集结、野外生存、车辆物资保障、院前医疗处置与转运、院内医疗救治、灾后传染病防控、心理危机干预和现场联合指挥等8个方面。

  协同转运

  北京急救中心的医护人员接到总指挥部指示,将一名“伤员”转运到了由天津人民医院搭建的临时医院。急救中心与临时医院的医护人员进行了信息交接,“伤员”将接受进一步的检查治疗。

  就地扎营

  中日友好医院的医疗队采取军事化管理,每人配备背包、睡袋、充气床垫。灾害发生时,医护人员能在野外就地扎营。

  快速反应

  在接到指挥部发出的紧急指令后,北京急救中心的医生和护士携带急救设备和药物冲向受伤“病患”。

  14日晨7时,怀柔区琉璃庙镇狼虎哨村“发生山洪泥石流”,“伤亡”200人。来自北京急救中心、北京市红十字会999救援中心、中日友好医院的应急救援队伍迅速赶赴现场。同时,天津、河北两地也抽调精兵强将前往支援,共同应对重大泥石流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事件。

  这是京津冀三方卫生部门上月签订建立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协作机制后举行的首次大型演练,来自三地13家医疗卫生机构的425名人员、124辆应急车辆参与模拟“救援”。

  “初步了解,有500人受困,其中死亡12人,下落不明38人,受伤150人。”由于事发地点与天津、河北接壤,伤员也来自三地,因此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在接到灾情派出应急人员的同时,第一时间向天津和河北卫生部门通报情况,启动了三方卫生应急联动机制。

  此次“京津冀重大泥石流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联合应急演练”将历时三天两夜,整个演练过程涉及队伍紧急拉动和快速集结、野外生存技能训练、应急装备车辆等物资保障、院前医疗处置与转运、院内医疗救治、灾后传染病防控、心理危机干预和现场联合指挥8个方面。

  120和999急救人员在对伤员进行现场紧急处理后,马上送往野外移动医院。“‘病人’右脚踝骨伤,马上拍片子!”在移动医院负责指挥的中日友 好医院院长彭明强介绍,一辆移动医院车的配置相当于一间二甲医院,可以进行放射检查和手术,重症监护病人待病情稳定后转送到后方。一般一间移动医院可配备 25至40名医务工作者,一天能够接诊100名伤员。昨天从8时半到9时半一个小时内,这间移动医院接诊了8名伤员,其中5名重伤,1名中度伤,两名轻 伤。

  为了使演练更加贴近实战,演习还安排受灾48小时后,因蚊蝇孳生、动物尸体腐烂、环境恶化等致使灾区发现了伤寒、菌痢等肠道传染病病例,而且疫 情有逐渐扩散蔓延之势,灾后部分伤员和灾民出现了较严重的心理问题。首批医疗救援人员撤出后,公共卫生防疫人员和心理干预人员将进驻。

  演练全程都有专家在一旁打分,发现薄弱环节,便于今后不断改进。专家坦言,此次演练还有些操作细节需要完善,比如为保证急救通道顺畅,需单向转运病人,在院前交接时,还要通报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等。

今后三方将根据《京津冀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合作协议》,每年开展一次卫生应急联合培训演练,强化协调联动,共同提高应急能力。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