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环保作文 > 正文

北京发布首个“自杀预防自救准则”

2017-09-08  来源:北京日报
[字体: ]

9月10日是第15个世界预防自杀日,今年主题是“用您一点时间,挽救一个生命”。昨天,北京回龙观医院首次公开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运行15年的数据并发布首个“自杀预防自救准则”,人际关系、女性围产、产后抑郁等容易诱发心理问题,导致自杀风险,须引起重视。

  今年是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开通运行的第15年,这条国内唯一24小时全免费心理援助服务热线,已为29万余人次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据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副主任梁红介绍,来电求助者中青年居多,55岁以上的来电者仅占3.6%,男性略多于女性,占55.5%。

  来电求助中,各种人际关系问题和各类精神心理问题排在第一位。在所有因为自己问题求助的来电者中,超过50%具有不同程度的自杀风险。15年来,该热线共接听并处理高危来电1万多例,自2015年起,高危来电比例不断上升,已由此前的5%上升至11%。

  据介绍,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一直致力于自杀的预防、研究、干预及培训工作。据统计,我国自杀率近年来已有显著下降,现已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近日,陕西榆林市“产妇跳楼自杀”事件引发关注,梁红称,对于女性来说,分娩是一次身心“应激”事件,怀孕期间或产后抑郁都应当引起重视。专家 介绍,虽然我国女性自杀率显著下降且低于男性,但相比西方国家仍然偏高;农村自杀率仍高于城市。目前对自杀危险因素的研究有了更为明确的结论:女性、农村 居民、年长者自杀风险更高,精神疾病是最主要的风险因素,生活事件、人格特征也是重要的危险因素。此外,自杀工具的易获得导致自杀行为得以实施。

  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和北京回龙观医院昨天向社会首次发布“自杀预防及干预自救准则”,简称为“自杀预防七要七不要”,即要重视不要忽视;要讨论不要躲避;要理解不要说教;要帮助不要刺激;要陪伴不要独处;要保护不要隐瞒;要治疗不要等待。

  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的专家呼吁,无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如发现处于自杀危机中的人,请务必用一点时间,对其施以援手。

  预防自杀准则

  重视信号 施以援手

  专家介绍,有自杀想法的人在实施自杀之前,几乎都经历过挣扎、犹豫、求救、失望。在这个过程中,会释放一些警告信号,例如语言中流露出“我是一个没用的人,是个废物”或者“我活得太痛苦了,没有我,他们会更幸福”……

  这些信号往往只是换来身边人的简单安慰,并未受到重视。此外,“上网搜索自杀方法”“分发自己心爱的物品”“写下类似遗言的文字”等行为,也是自杀先兆。

  依据“七要七不要”的原则,要充分重视信号,将干预付诸于行动;而不要忽视信号甚至以为是在开玩笑。

  要勇于讨论自杀话题,谈论就是一种支持,躲避反而让其绝望。

  要对自杀想法给予理解,说教式的劝说无济于事。

  要认真帮助其分析面临的问题,刺激的话语起不到“以毒攻毒”的效果,只能促使其立刻自杀。

  有人陪伴本身就是一种良好的支持,让其独处不仅不能让其冷静,反而会使其感到孤独。

  要保护其隐私,但不等于可以隐瞒。

  时间不是缓解自杀意念的良药,要及时治疗干预,等待只能贻误时机。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