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街口外,有处大楼人气最旺:天天都有2000多人伴着欢声笑语往来其中。这里是西城区文化馆,两万多平方米的室内,排练厅、小剧场、电影院……应有尽有。喜看喜听的有专人奉上节目,爱唱爱跳的有场地可劲儿撒欢,想学想练的则有名师手把手传授;再加上周二公益电影、周三戏曲票房、周四曲艺俱乐部……一周七天活动不重样,而且全免费。满面红光跨出文化馆大门的老者说:“这里‘卖’的是精、气、神,您说,人气能不旺嘛?”
这精、气、神打哪儿来?文化馆负责人杨飞领着记者进馆一探究竟。
一进门左手边就是一个小剧场,376.5平方米的场地倍儿敞亮。它是文化馆京、评、越曲艺团队的活动基地,这些团队一演出,附近社区居民就能免费欣赏,既达到了锻炼馆内专业团队的目的,又使附近社区居民可以在家门口享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盛宴。此外,每个周三、周四、周五的下午,这里还会开办评剧票房,京剧、曲艺俱乐部,各路业余高手,都会登台献艺。记者采访时,剧场内百十来位京剧票友们唱得正欢,一段流水板的华丽唱腔,引来阵阵叫好。
出得小剧场,对面就是个140多平方米的展厅。西城区的书法、摄影爱好者,都能把自己的得意之作,拿来展出,切磋会友。
迈步登楼,一个面积1300平方米、可容纳500人的多功能剧场闪现眼前。这多功能剧场是西城区文化中心的重点活动功能厅室,光是设备总投资就高达1700万元,具备剧场、演播厅、会议、数字影院、时装发布“T”型台等功能,其升降合唱台、活动台口、LED显示屏、活动坐椅等设备属全国一流水平。每周二,居民们都能在这样高质量的环境中,免费欣赏电影。“上座率平均都在400多人。”杨飞说。
想“深造”的社区文艺骨干,也能在文化馆里找到天地。1300平方米的综合舞蹈厅里,有在国际享有盛誉的国标舞教师赵明国,一招一式手把手教您。舞蹈之外,文化馆能提供培训的还有器乐、美术、声乐、书法、文体、棋类、化妆艺术、戏曲等,具有专业水准的美术画室、数码钢琴房、隔音古筝扬琴室、架子鼓室、落地镜排练厅……随时伺候着。眼下,已有600多位文化骨干从文化馆“出徒”,活跃在全区各个社区。
精、气、神,就这样从文化馆向西城全区恣意蔓延。眼下,该区还在将这张文化的网络越织越密。西城区的文化馆分一南一北,遥相呼应。和上边介绍的北区馆如出一辙,位于开阳桥的南区馆如今也办得有声有色,常常门庭若市。
听正宗的北京评书有连丽如,看地道的北京皮影有路宝刚,喜欢快板的找李立山,爱好戏曲的看马玉琪……看似不大的南区馆里,聚集了传统曲艺的各路“大腕”。
每逢周六,刚过正午,四九城的评书迷们就开始涌向开阳桥,河北、天津的书迷也不甘落后,人们从四面八方赶到这里就为了一个目的——听正宗的北京评书。
仅能容纳260人的小剧场,被听众塞得水泄不通,过道上也摆满了椅子。书迷们喝着现成的茶水,谈笑风生。评书名家连丽如老师带着她的得意门生——李菁、王玥波等,常来馆内献艺。惊堂木拍,折扇打开。台下的听众渐渐收了耳语,聚精会神听起来。“话表这位老英雄……”台上说书人精神矍铄,说得绘声绘色。听众时而抚掌大笑,时而高声喝彩。一段书说罢,书迷们大呼过瘾。
“生书熟戏,听不够的曲艺。”书迷们乐在其中,戏迷们同样逍遥自在。听戏觉得不过瘾,没关系,在文化馆里有“角儿”陪着您练上一嗓子。
每周四上午,文化馆地下一层的排练厅里就会响起皮黄清韵,那是科班出身的京剧名家管喜成,正在指导社区票友表演京剧。练习手势身段的三五一簇对镜自查,走台步的四人一伍直接上台“找感觉”。管老教得一丝不苟,五六十岁的学生们学得像模像样。票友们还组成了“开阳剧社”。管老担任艺术总监,以文化馆的小剧场为根据地,每周排练,每月还要免费为群众演一台彩唱大戏。
没赶上学也别着急。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马玉琪、戏曲学院老教授李甫春都是文化馆的常客。喜欢戏曲的朋友都有机会跟这些“顶尖”的行家近距离对话。
每逢节假日,文化馆里公益演出更是热闹非凡。小咖啡厅里支起了独具京味的北京皮影,传人路宝刚率领皮影剧团演上一出《哪吒闹海》,台下的孩子们顿时欢呼雀跃。双簧传人王振英,八十高龄,艺术常青,“发托卖像”,栩栩如生,不仅中老年朋友喜欢,不少年轻人同样乐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