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环境监测 > 正文

记者探访发现:未成年人保护承诺执行不力

2012-06-05  来源:北京日报
[字体: ]

  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禁售香烟、禁入网吧、绿色上网……为保护未成年人,有关部门曾做出多项保护青少年的承诺,但承诺履行几何?是否真的为孩子们撑起保护伞?记者多路探访发现,情况并不乐观。

    香烟摊不避小烟民

    依据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香烟,但部分香烟摊并不避小烟民。

    上周五,在三里屯酒吧街附近的一个烟摊,木制箱子中摆满各式香烟。晚6时许,几名背着书包、穿着中学校服的男孩子经过,其中一个男孩停下来买了一包烟,卖烟的商贩并没有因为他们是学生而拒绝售烟。

    在科大附中外,几名放学回家的男生走进烟酒商店,研究着到底买哪种香烟,“个子都高高的,不穿校服的话,谁看得出来是未成年人?”烟酒店老板说,“总不能盘查年轻顾客的身份证吧。”知春里中学对面一家烟酒店的店主则告诉记者,很多中学生脱掉校服穿着T恤来买烟,有些中学生被认出,还谎称是给家长买烟。

    本市《卷烟零售点合理布局标准》规定,禁止在中小学校、幼儿园、中小学生或儿童集中活动的场所内部及门口100米内设立卷烟零售点,但执行情况同样不理想。

    北京二中位于内务部街,胡同中有三四家销售香烟的超市或小卖店,其中一家距离学校南围墙仅隔一条马路,销售点的对面就是二中的操场。每家店都把香烟摆放在醒目位置。

    最新调查显示,本市中学生尝试吸烟率为25.7%。很多烟摊不拒绝18岁以下的学生是造成学生吸烟率高的原因之一。此前,市卫生局曾调查了百所大中小学,平均每所学校周边有两个香烟销售点,最多的学校被5个售烟点包围。在调查的1391处售烟点中,没有出示“不向未成年人售烟”标识的占99.3%,六成以上的吸烟青少年表示自己是从商店购烟的。

    网吧仍有中学生

    5月30日17时40分,正是刚放学不久,记者来到文慧园附近一家名为博通新益的网吧,虽然门口贴着“未成年人禁止入内”的标识,但网吧中仍有中学生在打游戏。

    网吧中大部分顾客都是成年人模样,但仍混杂着一些学生。记者在大厅最里边的一处包间看到,两个穿着一样的白色短袖和浅紫色带白条裤子的年轻小伙子正在玩网游,两人高中生模样,身上的服装一看就是校服。

    据了解,目前本市正规网吧,需要登记身份证才能上网。但很多网吧可以办会员卡,有会员卡的顾客就可以不查验身份证,这就使一些本不该进入网吧的未成年人钻了空子。采访中,记者发现,学生逃课去网吧打游戏的情况屡屡出现,家长、老师磨破嘴皮子效果却不大。

    未成年人上网同样令家长和老师头疼,虽然网络令孩子们的眼界大开,但不良网络游戏、黄色网站、网络谣言……也毒害着孩子的心灵。

    电影血腥镜头无提示

    “我绝不会再带孩子看电影了,即使是很正面、很感人的影片。”提起电影,在某高校任教的孙老师仍心有余悸。2010年,电影《唐山大地震》上映,孙老师想让孩子感受地震灾难和人间真情,便带着10岁的孩子到影院观影。

    “电影开演后,孩子先是惊讶,进而恐慌,随后被吓得哇哇大哭。”孙老师说,“也许是孩子太小,但电影并没有提示未成年人不宜观看呀。”

    家住东城的出租车司机老刘也曾有类似经历,他带15岁的女儿看《风声》。“开始我听说电影讲的是‘抗日’,题材不错,但没想到里面的一些血腥镜头吓着孩子了。”看完电影至今,孩子对白大褂、医疗器械等都很敏感,甚至感到恐惧。

    记者调查发现,在国内上映的包含有暴力、性等镜头或情节的电影,很少事先进行“是否适合未成年人观看”的提示,这使得不少孩子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进入影院,结果血腥的镜头使孩子恐惧,甚至留下心灵创伤。

    记者了解到,在美国等国家实行电影分级制度,由家长委员会根据电影的主题、语言、暴力程度、裸体程度、性爱场面和毒品使用场面等,对电影进行评价,判断哪些电影适合特定年龄阶段的孩子们观看。虽不强制,但绝大多数公映电影都进行分级。而国内,电影分级至今仍然难产,个别影院自行推广的分级制度影响也有限。

    家长呼吁,尽快出台保护孩子的电影管理制度,别让电影再吓着孩子了。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