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子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保护 > 环境监测 > 正文

汽车价格反垄断“大棒”后消费者能得实惠吗?

2014-09-12  来源: 新华网北京频道
[字体: ]

  反垄断“利剑”再次指向汽车企业。面对我国1.37亿汽车用户,消费者能得到哪些实惠?我国反垄断执法不断加强后,如何让市场真正回归理性?

    11日,有关部门公布对一汽-大众销售有限公司及部分奥迪经销商在湖北省内的价格垄断行为进行查处。其中对一汽-大众罚款近2.5亿元,对 8家奥迪经销商罚款近3000万元。同日,上海市物价局对克莱斯勒及其多家上海地区经销商的价格垄断行为进行处罚也对外公布,分别对克莱斯勒和3家经销商 处以3000余万元和200余万元的罚款。

    这是近期我国对汽车行业垄断行为的又一次处罚执法。当前我国不断加强执法力量,使反垄断执法进入“快车道”,对违反《反垄断法》的行为进行了积极查处。

    对于消费者而言,处罚执法的结果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经济利益。此次处罚后克莱斯勒宣布对旗下旗舰车型及零配件实施降价,并开放零配件销售渠 道。一汽-大众也进行了整改,并下调了奥迪原装备件价格,同时涉及垄断的经销商也全面废止协议并修改营销政策。在此之前,反垄断部门还对日本12家零部件 及轴承企业开出12.35亿元的罚单。在反垄断执法的压力下,捷豹路虎、本田、丰田等相关大牌企业也纷纷宣布降价。

    对垄断行为的严格查处,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无论是日本零配件企业还是欧美整车企业,汽车行业整车销售和服务维修的价格垄断已成为行业 顽疾。这些厂商签订价格同盟协议谋取不法利润,蓄意抬高整车和配件价格,排除、限制了备件和整车市场的正常竞争秩序,损害消费者利益。

    另一方面,垄断行为严重影响正常的市场运行。对垄断企业严格执法,将净化市场环境,创造健康、公平的市场规则。用好《反垄断法》,已成为构建我国良好市场环境的当务之急。

    中国社科院美国所副研究员苏华说,当前我国应加紧、加强反垄断执法,引导企业主动遵守《反垄断法》,为内资、外资经营者建立公平的“竞技场”。对各类市场主体的竞争行为设立一致的合法性评估标准,应成为建立新时期外资在华规则的重要一环。

    但是长年以来,一些跨国公司在国内享受超国民待遇,将我国法律与监管漏洞利用到极致,甚至养成了“江湖气”,使得我国市场亟须进一步优化。

    对外经贸大学副校长赵忠秀表示,过去几十年我国一直对外资采取欢迎鼓励的优惠政策待遇,但对规范化方面的管理往往有所忽略,往往在引入外资 时,甚少考虑安全或市场垄断的问题,一些领域几乎完全被外资独占。如果能打破垄断,改变各类企业在中国市场长期养成的种种陋习,将是对中国市场的优化。

    就在上一次的处罚公布后,记者调查发现奔驰、保时捷等品牌的部分经销商仍然“顶风作案”,存在幅度几乎相同的加价销售行为。为此专家建议, 针对汽车行业的垄断,未来只有工商、价格等多部门联合,加强对零部件供应、整车销售、售后维修等多个环节的动态监管和执法,才能让市场真正回归合理。

发布人:  验证码:  
200汉字以内
-- 信息检索 --
精彩推荐
本站为公益宣传站,如涉及版权,请和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合作联络